题目内容
【题目】小滨同学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2.5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体质量/g | 10.8 | 9.6 | 8.1 | 8.1 |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求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 4.4 80%
【解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8.1g=4.4g;
(2)解:设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100 44
x 4.4 g
100/x=44/4.4g x=10 g
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12.5g×100%=80%
答: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题目】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对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如图是实验室制汽水配方。为了检验汽水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小燕和小苗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小燕:取汽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________。
小苗:振荡汽水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两个方案中,我认为________(填“小燕”或“小苗”)的方案是正确的。
【活动与探究二】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铁和氧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小艺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 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 ①有气泡产生;②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③反应结束后试管中仍有少量固体 | 粉末中只含有铁 |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
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 如果 | 则盐酸过量 |
如果 |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
(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 (填序号)。
【题目】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的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思考镁紧排在钠后面,那么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
猜想 | 验证方案 |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 将褪色的溶液________,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
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