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和现实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夜间发现家中液化石油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明泄露原因
C.带上手电筒就放心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同时应先加热,再通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
【答案】A
【解析】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以有效的隔绝空气,灭火,操作正确,故正确;
B、液化石油气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见明火易发生爆炸,发现家中液化石油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明泄露原因是错误的,故错误;
C、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中易贮存较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前要点燃蜡烛进行灯火实验,带手电筒进入错误,故错误;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同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故错误。
故选A。
【题目】梧州市某中学的化学学习小组在做镁条与稀盐酸的实验时,分别往3支试管中各滴入3mL1%的稀盐酸,再分别加入一定长度已去除氧化膜的镁条,实验报告记录如下:
试管 | 甲 | 乙 | 丙 |
镁条长度 | 1cm | 2cm | 3cm |
实验现象 | 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镁条溶解,无沉淀生成 | 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镁条溶解,出现少量白色浑浊 | 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镁条溶解,出现较多灰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1)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是一个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观察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物质的异常现象,且这种白色沉淀的多少与_____有关.
(提出问题)
这种灰白色物质是什么?请你随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进行深入探究。
(查阅资料)
(1)镁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2)氢氧化镁微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猜想与讨论)
(1)小吴认为灰白色物质是未反应完的镁碎屑,大家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_____。
(2)小周认为灰白色物质是因饱和而析出的氯化镁晶体。并取少量灰白色固体于一支试管中,加入5mL蒸馏水;另取另一支试管加入等量氯化镁晶体,同样也加入5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发现氯化镁晶体完全溶解而灰白色固体沉淀未见明显减少,从而否定了小周的猜想。小周上述的验证方法称为_____法.
(3)小施认为灰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镁。对于在盐酸的体系中怎么会有碱的存在,小施的解释是,由于镁条的用量较多,当盐酸耗尽后,镁条继续与水反应的原因。镁条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可当大家取一些灰白色物质放入水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时,并未观察到溶液颜色变红的现象,从而否定了小施的猜想。
(4)大家尝试着往灰白色固体中加入硝酸,发现固体能溶解,再往所得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_____离子。另取少量灰白色固体加热,发现固体分解所得气体冷凝后会产生大量水滴,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元素和_____元素。通过上述探讨,大家依然不清楚灰白色物质是什么,于是向老师请教,老师笑而不语,建议他们上网查找答案。通过网络查找,同学们获得了满意的答案。
(反思与交流)
经过上述的探究,大家一致认为,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异常现象,此时我们不应简单放过,而要大胆猜想,严谨验证,并多从网络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题目】某化学小组用石灰石(含杂质SiO2、CaO,还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与足量的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结束后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①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能够很灵敏的显现出红色。
③FeCl3只能在较强的酸性溶液中存在,若pH>3.8时,FeCl3会完全与水发生反应生成Fe(OH)3沉淀。
④已知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假设猜想)
(1)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CaCl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
(2)结合以上资料,该小组同学作出以下三种合理的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CaCl2
猜想2:溶质有CaCl2和HCl
猜想3:溶质有CaCl2, HCl和FeCl3
请写出猜想3中有HCl和FeCl3的依据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1: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_____。 | 溶液没有变红 | 废液的溶质中不含FeCl3 |
步骤2:另取少量过滤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 _____ | 猜想2成立 |
(反思评价)
(1)上述步骤2中,小明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检测废液的pH来判断是否含有HCl。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其原因是_____。
(2)根据实验结论,实验结束后若要回收C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是: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过滤。
【题目】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看到一瓶敞口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兴趣小组同学对此溶液的情况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Ⅰ)该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Ⅰ)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_; | 有_________产生; | 该瓶溶液一定变质了。 |
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Ⅱ)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全部变质 猜想2: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Ⅱ)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先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 有________产生; | 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②向上述①中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 | 溶液变红; | 猜想_______成立。 |
(反思与回顾)
(1)经过此次探究,大家一致认为NaOH应该_______保存,否则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
(2)在上述(实验探究Ⅱ)中,小辉提出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