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一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并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
(2)当温度高于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
(3)t2℃时,将甲、乙各30g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甲”或“乙”);
②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甲和乙不反应),充分搅拌后,A烧杯中的固体_____(填“全部溶解”“部分溶解”或“不溶解”);
③欲使混合溶液恰好形成甲的饱和溶液,应再加入甲_____g。
【答案】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甲>乙 甲 全部溶解 55.5
【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在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高于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大于乙;
(3)①根据图二中A中溶质没的完全溶解,B中溶质完全溶解,说明t2℃时,B中溶质的溶解度大于A中溶质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甲;
②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甲和乙不反应),充分搅拌后,A烧杯中水质量为100g,A中乙的质量为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4g的乙,A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③将B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A烧杯中(甲和乙不反应),充分搅拌后,A烧杯中水质量为100g,欲使混合溶液恰好形成甲的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应再加入甲=85.5g﹣30g=55.5g。
【题目】分析处理图表信息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NaCl | 36.0 | 36.6 | 37.3 | 38.4 |
KNO3 | 31.6 | 63.9 | 110 | 169 | |
Ca(OH)2 | 0.16 | 0.14 | 0.12 | 0.095 |
请仔细阅读图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的是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除去A中少量的B,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_____,过滤,洗涤,干燥。
(3)20℃时,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10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
(4)现有一杯饱和溶液,是A、B、C三种饱和溶液中的一种,将其加热时出现浑浊现象,则这杯饱和溶液的溶质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