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CO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氨氧化钙、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胺溶液等。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实现了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请回答: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

(2)CO2的用途有_______(写1条即可)。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写1条即可)。

(3)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时,产物是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只烧杯罩在2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上(如图1所示),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熄灭。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熄灭?

(猜想假设)猜想1: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上部的二氧化碳浓度高;猜想2: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上部的氧气先被消耗。

(实验探究1)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成立,冰冰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条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和底部,在滤纸条上滴加酚酞,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高低滤纸条褪色顺序(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_________

猜想1成立,该实验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明明对冰冰的结论表示怀疑,他用图乙装置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和20%氧气的混合气体,然后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瓶中,发现_________,从而证明冰冰的结论不正确。

(实验探究2)明明为了验证猜想2,他利用手持技术实验,用O2、CO2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O2和CO2的浓度变化,如图丙所示,图中___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曲线表示CO2浓度的变化。反应后剩余氧气浓度为15.65%,二氧化碳浓度为1.898%,氧气浓度明显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却增大不多。

(实验结论)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图2中上面一条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________(填“A”“B”“C”或“D”)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的原因。

AB段:_____________;BC段:___________;CD段: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