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探究分子之间的间隔
C.将河水转化为纯净水 D.验证硝酸铵溶液水会吸热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也可以证明原子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们的青睐。对下列古诗词标示部分隐含的化学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秸秆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热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B.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后变成钢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数据
C.滴加试剂 D.蒸发结晶
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
(2)滤液A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
(3)步骤Ⅱ中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_____。
(4)上述步骤_____(选填步骤编号)所包含的反应体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5)步骤IV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判断步骤Ⅳ中加入的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_____。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 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为证明酸与碱发生反应,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图1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请据图回答:
(1)用胶头滴管将稀硫酸滴入乙烧杯中,能证明乙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乙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同学们进行反应后溶液 pH 的测定,其操 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 2 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B点后溶液温度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次性就能将澄清石灰水、稀硫酸、食盐水三种溶液鉴别开的是
A.碳酸钠 B.二氧化碳 C.无色酚酞 D.氯化钡溶液
Ca(OH)2变质得到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来测定CaCO3的含量。提示:①碱石灰(主要成分:NaOH、CaO)、浓硫酸均足量,稀盐酸不考虑其挥发性。
②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K3处于关闭状态。
(1)A中反应前后都要通入氮气,选择氮气的理由是______。
(2)若没有B装置,测得CaCO3含量会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测定CaCO3的含量需要测定的数据是:样品的质量和______。
(4)利用上述装置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写出不包含测量数据的实验操作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