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甲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一个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实验室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氨气(NH3)臭味,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缓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③在EF试管内分别倒入2mL操作①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烧杯中剩余的酚酞溶液用于实验中作比较)。然后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备用。另在DG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乙连接好,并将G试管放置在热水中,打开铁丝夹,观察几分钟。请回答:

1)按图甲装置实验容易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③中图乙,烧杯中放热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时可观察到EF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分别是E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

3)对比EF试管中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到的一个新结论是温度越____________,分子运动速率____________。为了使新结论更可靠,在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答案】不断运动 加热浓氨水 酚酞试液缓慢变红 酚酞试液很快变红 越快 同时打开弹簧夹

【解析】

1)按图甲装置实验容易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操作③中图乙,烧杯中放热水的目的是加热浓氨水,实验时可观察到EF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分别是E中溶液慢慢变红,F中溶液很快变红;

3)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还能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温度低运动速度慢,为了使新结论更可靠,在实验时要注意控制的条件是:同时打开止水夹。

故答案为:(1)在不断运动;
2)加热浓氨水;E中溶液慢慢变红;F中溶液很快变红;
3)高;越快;同时打开止水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研究小组准备用多种方法制备氧气。

(方法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搭建如图实验装置,写出编号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先在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_,在分液漏斗中加入3%左右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反应平稳进行,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实验完毕后,若未将导管移出水槽,水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倒吸入锥形瓶。

(方法二)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小资料:高锰酸钾(KMnO4)加热分解也能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K2MnO4)和二氧化锰,且锰酸钾常温下呈固态。

甲同学只加热2.45g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a摩尔氧气,试计算a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计算);乙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KMnO4)当作二氧化锰放入2.45g氯酸钾内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a摩尔。实验过程中,甲、乙两同学中产生氧气速率较快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