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2)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____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10g甲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50℃时,分别配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需水的质量最少的是____(填“甲”、“乙”或“丙”);
(5)20℃,配制一定量丙物质的溶液,将溶液升温到40℃,是否有固体析出?____(填“有”,“没有”或“不确定”)。
【答案】乙>甲>丙 降温结晶 不饱和 甲 不确定
【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2)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
(3)30℃时,甲的溶解度接近30g,若将10g甲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是甲、乙、丙,配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相等质量均为100g,所需水的质量最少的是甲;
(5)根据溶解度曲线,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若想判断升温过程是否有固体析出,需要知道溶液是否饱和,而题干没有指明,故填:不确定。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他们首先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他们初中化学实验室中的含钠化合物可能是NaOH、NaCl、Na2SO4、NaNO3、Na2CO3、NaHCO,并给出相关资料,让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相关资料)(1)NaOH、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NaCl、Na2SO4、NaNO3的溶液呈中性。
(2)NaHCO3属于可溶物质(室温下溶解度小于10g),而其它物质属于易溶物质(室温下溶解度大于10g)。
(交流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该溶液一定不是NaHCO3溶液,他们的理由是____。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进行比较 | 试纸条变蓝 | 该溶液的pH=10,通过比较。可能是____。 |
Ⅱ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____ | 该溶液为Na2CO3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
(反思评价)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理由是若该溶液为NaOH溶液,在空气中发生变质,也能产生上述现象。请写出NaOH在空气中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题目】寒假期间,某兴趣小组同学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1)a、可能与锌的形状、颗粒大小有关;
b、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c、还可能与______有关。
[设计与实验] 以3分钟内收集到的氢气体积作为判断依据,具体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 锌的形状 (均取1 g) | 硫酸的浓度 (均取20 mL) | 氢气的体积 (/mL) |
① | 锌粒 | 20% | 31.7 |
② | 锌片 | 20% | 50.9 |
③ | 锌粒 | 30% | 61.7 |
④ | 锌片 | 30% |
[比较分析](2)要验证猜想a ,可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④由于没有及时记下数据,经同学回忆,你认为比较可能的数值是__________(填“57.5”或“75.5”)。
[得出结论](4)完成实验①②③后,可以得出影响该反应快慢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
[反思评价] 图3是用实验①来测定,在每一分钟内收到氢气的体积变化图,请
(5)第1分钟时间内反应的速率较慢,这是由于锌粒表面有些氧化膜(ZnO)覆盖,则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6)从第3分钟开始,反应的速率又逐渐变______,这是因为______。
【题目】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分析与结论 |
醋酸晶体试管内___,醋酸溶液试管中镁带表面冒气泡。 | 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 |
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 _______(填“浓”或“稀”)硫酸使白纸炭化。 | 即使是同种酸,由于____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
两试管中均产生_____ | 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酸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填元素符号)。 | |
E试管中产生_____, F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和硫酸。 |
清洗试管时,小乔同学将C、F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请分析上述现象并回答:
Ⅰ.废液缸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 废液缸里最终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____(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