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五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
(2)属于非金属原子是____________;
(3)A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C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
(4)原子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原子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序号)。
【答案】B ABD 最外层电子数 AD
【解析】
(1)B粒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B;
(2)A是氧原子,B是氖原子,C是钠原子,D是硫原子,故属于非金属原子是ABD;
(3)A原子形成的离子是氧离子,符号是:;C原子形成的离子是钠离子,符号是:;
(4)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氟原子和溴原子;
故填:AD。
【题目】某化学实验小组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氧化铜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 KClO3的质量 | 其他物质的质量 | 温度/℃ | 氧气的体积 | 反应所需时间/s |
① | 2.0g | 330 | 100mL | t1 | |
② | 2.0g | CuO 0.5g | 330 | 100mL | t2 |
③ | 2.0g | MnO2 0.5g | 330 | 100mL | t3 |
④ | 2.0g | MnO2_____ | 380 | 100mL | t4 |
(1)若t1_____t2(填“大于”“等于”“小于”),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证明氧化铜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在反应前后的_____和_____未发生改变。
(2)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催化效果的实验组是_____;
(3)写出实验室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4)通过实验③和实验④对比可知,可得出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那么实验④中控制MnO2的质量应为_____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
【题目】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查阅资料)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璐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璐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______ | 变浑浊 | 有二氧化碳 |
(3)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后,用精确的方法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测得A组二氧化碳含量总是小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 。
(4)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______ 。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原因是 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