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提纯NaCl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序号)
CBA
CBA


(2)若得到NaCl的产率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BD
BD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蒸发时,看到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D.溶解11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氯化钠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
ABCF
ABCF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蒸发皿  F.玻璃棒  G.酒精灯
(4)小明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50g,主要操作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DGCA
DGCA

    A.装瓶贴标签
    B.称量5.0g的氯化钠固体,将称量的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中
    C.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D.称量2.5g的氯化钠固体,将称量的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中
    E.用50mL量筒量取45.0mL的水,注入烧杯内
    F.用100mL量筒量取50.0mL的水,注入烧杯内
    G.用50mL量筒量取47.5mL的水,注入烧杯内
[实验二]溶解和结晶KNO3
请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以l g/mL计):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取20mL水,加入5gKNO3,搅拌,恢复至20℃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再加入Xg KNO3,搅拌 恰好饱和,得溶液②
再加入5g KNO3,搅拌 得溶液③
加热 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冷却到20℃ 晶体析出,母液⑤

(5)③中溶液的质量为
26.32g
26.32g
;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序号)
②③⑤
②③⑤

(6)析出晶体的质量为(填序号)
A
A

    A.5g    B.X+5g    C.X+10g.
分析:(1)根据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并结合图示分析;
(2)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造成食盐有一部分进入滤液,没有被蒸发;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导致原混合物中的食盐没有全部转化成产品;
C、蒸发时,看到较多晶体析出,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就可将水分蒸干和看到晶体析出就停止加热溶液中的食盐不能全部结晶析出分析.
D、溶解11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食盐有一部分没被溶解;
(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选择仪器
(4)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以及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体积=
质量
密度
分析解答,且选取与液体体积相近的量筒;
(5)溶解度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以及溶质质量分数.
(5)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析出晶体的质量.
解答:解:(1)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从流程图可知操作①、②、③依次为图中的CBA.
(2)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造成含泥沙的食盐有一部分进入滤液,被蒸发结晶析出导致产量偏高,A不是可能的原因.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导致原混合物中的食盐没有全部转到产品中,故B是可能的原因.
C、蒸发时,看到较多晶体析出,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就可将水分蒸干和看到晶体析出就停止加热溶液中的食盐不能全部结晶析出,故C是可能的原因.
D、溶解11g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导致食盐有一部分没被溶解,从而使食盐没有全部转化为产品,D也是可能的原因.
故答案选BCD.
(3)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4)小明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50g×5%=2.5g,需要水的质量是50g-2.5g=47.5g,即47.5mL,应选取50mL的量筒;步骤为:计算、称量氯化钠、量取液体,搅拌溶解、然后装瓶贴签;
(5)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因此取20mL水最多溶解6.32g,加入5gKNO3,搅拌得到的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再加Xg KNO3,搅拌得到的②溶液恰好饱和,因此X的值为1.32g,再加5g硝酸钾此时不能再溶解,因此得到的溶液③为饱和溶液且有5g固体剩余,故溶液③的质量为26.32 g;②③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的溶液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再冷却到20℃时硝酸钾析出5g.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②③⑤;
(6)由(5)分析可知:析出晶体的质量为5g,选A;
故答案为:(1)C B A;    
(2)B D;    
(3)A B C F;
(4)D G C A;   
(5)26.32 g;①;②③⑤;
(6)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粗盐提纯及对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加深了实验基本操作及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理解.
一题一题找答案解析太慢了
下载作业精灵直接查看整书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3?永安市质检)下图是某兴趣小组所做的四个化学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反应后取出铜丝,可观察到浸入溶液的铜丝表面
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变为蓝色
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变为蓝色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Cu+2AgNO3=Cu(NO32+2Ag

(2)要证明Al、Cu、Ag的活动性顺序,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B
B
(填标号).
A.①③B.①②C.②③
(3)开始反应后④中溶液逐渐变为棕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HCl+Fe2O3═3H2O+2FeCl3
6HCl+Fe2O3═3H2O+2FeCl3

(4)在做实验②时,把打磨过的铝丝迅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有较多气泡产生,于是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氧气;乙四同学认为可能是氢气;丙同学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硫.
【操作分析】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用砂纸将表面打磨光亮,其目的是除去
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探究设计】(1)闻该气体的气味,发现该气体没有气味,排除了
同学的猜想.
(2)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 验 内 容 现        象 结     论
收集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不复燃.
该气体不是氧气
该气体不是氧气
收集气体,用
燃着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

伸到试管口
伸到试管口
检验.
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并产生
淡蓝色
淡蓝色
火焰.
该气体是氢气.
【思维拓展】由以上实验可以推知,硫酸铜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硫酸(或H2SO4
硫酸(或H2SO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