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7年5月,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主要是由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物质,可燃烧。
(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_____、石油和天然气等。
(2)甲烷属于_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可燃冰中元素质量比C:H:O为_____。
(4)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与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_____ (写一条)。
【答案】 煤 有机物 3:5:32 CH48H2O+2O2CO2+10H2O 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析】(1)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2)甲烷属于有机物,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3)“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可燃冰中元素质量比C:H:O为12∶20∶16×8=3:5:32。(4)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8H2O+2O2 CO2+10H2O。(5)与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等质量的铁粉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相同时间t内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
组别 |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温度/℃ |
① | 7 | 30 |
② | 10 | 50 |
③ | 7 | 20 |
④ | 10 | 30 |
(1)请写出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通过实验①③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要比较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别是________。
(3)实验中产生气体“逐渐变快又变慢”的原因是________。
(进一步探究)图甲、图乙为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三种金属片分别与20 mL 1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产生氢气的量由气体压强表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
①实验中你认为还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
②根据图乙,你得出的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的气体体积的关系是________。
(拓展提高)图2为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镁片与20 mL 1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①________;②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