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
(2)3个氢分子_____。
(3)n个亚铁离子_____。
(4)氯离子_____。
(5)如图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其中〇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2N 3H2 nFe2+ Cl﹣ CO+O2CO2 化合反应
【解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氢分子表示为3H2。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n个亚铁离子表示为nFe2+。
(4)氯离子离子符号为Cl﹣。
(5)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符号表式为CO+O2CO2,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化学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一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它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
【交流与提高】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 ②氢氧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锌粒 ⑤氯化钙溶液
【评价与反思】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到,正是因为小明具有___________ 精神,我们这次活动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