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

(2)在符号①Fe3+②H2O2③SO42﹣ 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填序号);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所示: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4)放电条件下,氮气能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氢气化合反应生成氨气(C),进而生产出尿素(D)等其它的氮肥。请根据如图二所示的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每个D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的;

②写出A→B反应的化学反应式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答案】氯化钠 A 是否有新的分子产生 。 8 2NO+O2=2NO2 化合反应 。

【解析】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

(2)阳离子带正电荷在符号①Fe3+H2O2S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Fe3+,故选

(3)①由微粒的构成可知,A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B、C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A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Ⅰ中的变化有新的微粒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Ⅱ和Ⅲ中只是微粒的间隙发生成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Ⅰ;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分子产生;

(4)①根据D 分子微粒的构成可知,每个D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共8个原子构成;

由微粒的构成和变化可知,A→B的反应是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是:2NO+O2=2NO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所示),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条先褪色(石灰水能使酚酞变红,碳酸钙不能使酚酞变红),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_____(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一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80 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则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的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_____ (至少填三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