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我国化学家候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工业技术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纯碱制备过程中的某一步是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NaCl可以得到NH4ClNaHCO3。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B.20℃时将25gNH4Cl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NH4Cl的饱和溶液

C.60℃时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NH4HCO3

D.0~60℃之间,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答案】C

【解析】

A、上述过程中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铵与碳酸氢钠,符合“两种化合物反交换离子成应产生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在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40g,将25gNH4Cl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固体质量小于20g,可以得到NH4Cl的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将60℃时,将等质量的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NH4HCO3;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在0~60℃之间,NH4Cl的溶解度最小为30g,则NaHCO3的溶解度最大为10g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HCO3;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捉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易与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4)小亮认为可以用图F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 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 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题目】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在夏季到来之前,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执法局对全市游泳场所开展了卫生监督检查和游泳池水质抽检工作。根据《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要求,游泳池水质检测项目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6项指标。其中游离性余氯指标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起皮肤过教等症状,过低起不到杀菌消毒作用,会造成游泳池水质的恶化,导致多种介水疾病的传播。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消春使用的含氯消毒剂。

常见的含氯消毒剂

消毒剂名称

液氯

漂白粉

二氧化氯

成分或主要成分

Cl2

次氯酸钙CaClO2

ClO2

氯气和漂白粉能消毒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由于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破坏细菌、病毒的结构,从而可达到杀菌的目的。同时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次氯酸酸性较弱且极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极易分解产生HClO2

ClO2是一种具有高效、广谱性的消毒剂,能杀死病毒、细菌、原生生物、藻类、真菌等。因其在消毒过程中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也不产生其它有毒物质,故ClO2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________

2)常见的含氯消毒剂的成分或主要成分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工业上用漂白粉消毒时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ClO2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的原因是________

5)在次氯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先由紫色变为红色,后逐渐变为无色。请结合材料解释溶液最终变为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