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现提供如图装置
①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有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③实验室可以按照“B→F→F→真空气囊”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CO2气体,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的作用是______,第二个F装置盛放的试剂为______,检验CO2气体的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装置与C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
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②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填序号)。
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3)化学实验的设计除考虑实验目的外,还要考虑实验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因素,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______(填“B”、“C”或“D”)归为一类。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长颈漏斗 A 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 碳酸氢钠溶液 浓硫酸 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加快溶解速率 b C
【解析】
(1)①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②用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是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得到纯净的氧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开始收集;
③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用此方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先除去氯化氢,再除去水蒸气。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来除去氯化氢,第一个F装置盛放试剂是: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第二个F装置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能控制反应的速率,B装置与C装置相比,其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2)①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②a 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
b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b正确;
c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导致水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
d 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
(3)化学实验的设计除考虑实验目的外,还要考虑实验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因素,实验中的A与C都有防止空气污染的设计,应将下列实验中的归为一类,故选C;
【题目】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易被O2、I2(碘)氧化。某同学为了探究Vc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某制药厂生产的Vc片(每片含Vc0.1g及不溶性辅料)配制0.5%的Vc溶液。
(1)若取5片Vc片,应大约取蒸馏水____mL(取整数)
(2)量取蒸馏水除了用到量筒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
实验2:设计实验证明 Vc 溶液具有酸性。
(3)限用试剂:无色酚酞溶液、稀氢氧化钠溶液。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及结论 |
_______ | _______,说明Vc溶液具有酸性 |
实验3:探究Vc溶液在一定温度下(18℃)露置时间对Vc含量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进
行实验,具体如下表所示。 (信息提示:淀粉与碘作用显蓝色。往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然后逐滴加入Vc溶液,当溶液的蓝色褪去,说明碘与Vc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 序号 | 碘水浓度 及用量 | 淀粉溶液 | Vc 溶液恒温露置时间/h | 蓝色消失需要 Vc 溶液滴数 |
① | 0.06%、4.8mL | 3 滴 | 0 | 10 |
② | 0.06%、4.8mL | 3 滴 | 12 | 12 |
③ | 3 滴 | 24 | 18 | |
④ | 0.06%、4.8mL | 3 滴 | 36 |
(4)实验③中碘水浓度及用量分别是_____。
(5)Vc质量分数随露置时间(0~36h)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____(填图像标号)。
(6)为了提高定量探究Vc溶液的准确性,配制Vc溶液时,必须先除去溶解在蒸馏水中的少量O2,具体处理方法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