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氦的原子示意图为,镁的原子示意图为,由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②已知A+3B=2C+3D中,已知2.3A4.8B恰好反应生成4.4C。又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③实验室现需要250毫升的集气瓶收集一瓶100毫升的氧气,小明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收集;

④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变化关系图像是: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氦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 是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镁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②生成D的质量=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M=46g,正确;

③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从储气的角度应该是把水压出,所以是短进长出,正确;

④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容器内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冷却后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原来容器内的压强错误。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青竹湖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已知:CaCl2+Na2CO3=2NaCl+CaCO3

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乙瓶中加水至浸没下端导管口,关闭K1,打开K2K3,用热毛巾捂住甲瓶外壁,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左侧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向甲瓶中加入足量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溶于水),向乙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连接装置。

打开K1,关闭K2K3,用注射器向甲瓶中注入适量稀盐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通过K1上方导管收集气体(收集装置已略去)。

当甲瓶中稀盐酸全部反应完后,打开K2K3,通过K1上方导管将步骤中收集的气体压入甲瓶中,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

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瓶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乙瓶中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还有别的溶质吗?小组同学对此有如下猜想:猜想一:没有别的溶质;猜想二:还有CaCl2;猜想三:还有Na2CO3;猜想四:还有CaCl2Na2CO3。通过理论分析,其中猜想________肯定不成立。为证明其余三个猜想究竟哪种猜想正确,小湘同学设计了一个正确的实验方案如下:取乙瓶中的溶液两份于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加X试剂,向B试管中滴加Y试剂。这样,小湘同学就可以根据AB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来判断三个猜想中到底谁成立。你觉得小湘同学所用的XY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X为稀盐酸、YNa2CO3溶液 BXBa(OH)2溶液,YNa2CO3溶液

CXAgNO3溶液、Y为稀硝酸 DXCO2Y为稀盐酸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