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一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某同学欲用图一装置制取氧气,可选择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用该物质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装置(如图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放出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后,关上活塞,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B中白磷能够在水下燃烧的原因是           。②E中的实验现象是             
③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④ 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①试管 ②铁架台(2)KMnO4或KClO3和MnO2
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  2KCl + 3O2↑ (2)①提供了氧气
②试液变红   ③其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④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书写化学式应该注意化学式、配平、条件、箭头
(3)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氧气流进入C,则把盐酸压入D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进入E,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D中发生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分)花都区实验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想研究花都区雨水的酸性情况,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刻
6:05
6:10
6:15
6:20
6:25
6:30
p H
4.95
4.94
4.92
4.88
4.86
4.85
已知: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酸性比雨水强。
小题1:根据活动目的,仔细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小题2: 若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可在田地里撒熟石灰反应来中和,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小题3: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推广清洁能源   ②减少用煤直接作燃料    ③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  
④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
小题4: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想研究雨水pH变化的原因。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取10mL雨水,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pH值
实验二:取20mL雨水,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pH值   
实验三:取10mL雨水,倒入适量植物油隔绝氧气,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pH值
①实验         和实验         是想证明雨水pH变化是否和氧气有关。
②实验         和实验         是想证明雨水pH变化是否和雨水的量有关。
(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过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了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NaOH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            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NaOH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
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案: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渝唐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 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
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
据上述资料可推知,碱式碳酸铜由         种元素组成。
《 实验探究》 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
(1)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还可能含有少量   
(2)小红认为蓝绿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锌。小华认为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锌外,
还应该含有                 。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        ,②         ,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3)小娟取适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锌粒,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结合小华的实验可推知: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4)小明想进一步探究“金戒指”中铜元素的含量,取一枚同材质的“金戒指”,称得质量为3.8g。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金戒指”经浓硝酸氧化、碱化等步骤处理后,最终得到纯净的氧化铜,称得质量仍然为3.8g(实验过程中铜元素损失忽略不计)。则“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