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我国成功发射了高分五号卫星,它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
①温室效应主要是向空气中排放过多的________导致的;
②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PM 2.5 D二氧化氮
(2)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的Bi2Te3含有________种元素;
②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3)“抖音”中有许多制作“大象牙膏“的有趣视频,其原理是过氧化氢溶液在碘化钾(KI)的催化作用下剧烈分解,释放出大量氧气,将发泡剂吹成大量泡沫,从容器口涌出。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 BCD 二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过氧化氢氧气+水或H2O2
H2O+O2
【解析】
(1)①温室效应主要是向空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的;故填: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臭氧、和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故填:BCD;
(2)①由化学式可知,Bi2Te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填:2;
②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最根本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故填: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3)过氧化氢溶液在碘化钾(KI)的催化作用下剧烈分解,释放出大量氧气,同时生成水;故填:过氧化氢 水+氧气或H2O2
H2O+O2。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猜想与假设)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 30 | 30 | 15 | 30 | 30 | 30 |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 6 | x | 6 | 6 | 6 | 6 |
水槽中水的温度 | 20 | 90 | 70 | 70 | 20 | 20 |
锥形瓶中的物质 | 0.5g NaCl | 0.5g FeCl3 | ||||
60分内产生氧气(mL) | 0.0 | 41.0 | 4.5 | 12.1 | 2.0 | 650.0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________mL。
(2)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__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___(填序号)。
(4)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6)你认为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猜想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节内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并与空气的成分作比较。
(1)检验竹节内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______________ | _____ | 有二氧化碳 |
(2)测定竹节内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竹节内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下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①方案一:反应前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300mL,反应后等装置冷却并打开止水夹,量筒内减少了54mL的水,通过计算竹节内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②方案中二:整个实验前后,注射器活塞会_____移动。
(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中红磷的量应为足量,目的是_____;
②对比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方案_____(选填“一”或“二”)更精确。
③通过与空气对比发现:竹节内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大,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