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1)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填字母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A 电子层数B 最外层电子数C 质子数
(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图中 A、B 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
(3)图3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B NaOH+HCl=NaCl+H2O OH﹣ H+ Cl2+2NaClO2═2ClO2+2NaCl
【解析】
(1)元素的化学性质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故填:B;
(2)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此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氢氧化钠电离出A是氢氧根离子,盐酸电离出的B是氢离子,生成的C是水分子,所以A、B 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依次为 OH﹣、H+.
(3)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 Cl2和NaClO2反应生成了ClO2和NaCl,则其化学方程式是:Cl2+2NaClO2═2ClO2+2NaCl.
故答案为:(1)B;(2)NaOH+HCl=NaCl+H2O,OH﹣、H+;
(3)Cl2+2NaClO2═2ClO2+2NaCl.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如图1是小忻同学设计的一套实验室制备纯净、干燥的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的装置。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
(2)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为制得二氧化碳,应选择图2装置_____填在A处。
(3)为获得纯净的二氧化碳,装置B中应放_____,(填字母)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的NaHCO3溶液 d.浓硫酸
(4)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小平同学认为要证明CO2与NaOH确实反应,还应把注射器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_____,再做一次实验。
(5)小红认为,我们还可以采用检验生成物的方法,确认CO2与NaOH反应了。于是,小玲同学取少量E中溶液于烧杯中,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CO2与NaOH没有反应。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
(6)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几位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E中溶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 | _____ | CO2与NaOH能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中还有NaOH. |
②对①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 | 溶液变红 |
(反思评价)
(1)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_____。
(2)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 溶液代替CaCl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_____。
【题目】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表):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min | 1.0 | 1.5 | 2.0 | 2.5 | 3.0 |
剩余固体质量/g | 2.55 | 2.25 | 2.10 | 2.04 | 2.04 |
(1)加热到_____min,氯酸钾已经完全分解;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_____?
【题目】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张山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表是张山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有关数据:
实验所需的时间/min | 0 | 5 | 10 | 30 | 35 | 45 |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mL | 50 | 35 | 27.5 | 19.7 | 19.7 | 19.7 |
(1)脱氧剂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固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量筒中的液面不断下降,水被吸入广口瓶中,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得知,至少经过_____分钟后,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下降。
(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推算,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结果精确到0.1%)。
(5)小虎同学的实验用时45分钟,结果发现广口瓶中收集到的水约为张山同学的1/3,请你帮小虎同学找出造成实验失误的可能原因之一: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