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 B.乙醇(C2H5OH) C.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他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含碳物质的燃烧会导致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 。
(3)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利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4)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5)二氧化碳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①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 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 。则分解不完全。
③上述设想的优点有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④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 ,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
(6)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构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
(2)转化关系图中由H2CO3→CO2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
(3)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原因是它们能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氧化物和单质,请写出该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B (2)石油 CH4 节约用纸等符合低碳即可 (3)ABC (4)AB
(5)①CaO+CO2CaCO3; ②盐酸; 有气泡产生; ③ab; ④1:1; bc;
(6)①CO ②分解 ③2Mg+CO22MgO+C
解析试题分析:(1)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属于无机物,故选B;
(2)三大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他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很多,如少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约用电等合理即可。
(3)依据题给信息,可得“碳海绵”具有吸附性、可重复利用、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选ABC;
(4)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变为气体,不会污染档案资料,正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并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正确;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性质,不能降低,错误,故选AB;
(5)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在400℃生成碳酸钙,方程式是:CaO+CO2CaCO3;
②因为碳酸钙遇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盐酸,若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则含有未分解的碳酸钙;
③观察流程图可以看出反应原料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利用太阳能,因此有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优点,但会受到地域、天气的限制的缺点,故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是错误的;故选ab;
④一分子的CO2和一分子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一分子的甲酸(HCOOH),因此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1;酸性物质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用pH试纸测定的pH会<7,因此选择bc;
(6)(1)根据碳、二氧化碳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确定该含有碳元素物质: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高温细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括号内含有碳元素物质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
(2)转化关系图中由H2CO3→CO2,可由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实现,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镁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原因是它们能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氧化物和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该氧化物是氧化镁,单质是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考点:有机物的判断;化石燃料;物质的燃烧与灭火;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 ,充分反应 |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为变 为 色 | 猜想 错误 |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 | / | 猜想 正确 |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 |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 |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和铁合金都容易被腐蚀 |
B.高炉炼铁是利用还原剂在高温下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
C.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是硫酸铜溶液可用铁桶配制 |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 |
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金属资源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力开采矿物以保障金属材料的供用 |
B.提高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率 |
C.在金属制品上刷漆、涂油等防止金属腐蚀 |
D.用特种塑料代替金属制造机器的零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