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__(填“氧元素”或“氧分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构成。(填“元素”或“分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所示。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
②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______。
(3)辩证地认识物质
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为工业生产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丰富的原料。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6O2+X,则X的化学式:____;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 氧元素 分子 密度比空气的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将棉芯拿出烧杯 C6H12O6; CO2+2NH3CO(NH2)2+H2O
【解析】(1)①从宏观上看,物质都由元素组成,物质中含有元素,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②从微观上看,物质都由微粒构成,稀有气体以外的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分子构成。(2)①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达到着火点的可燃物在空气中可燃烧,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可将棉芯拿出烧杯。(3)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6C、18O、12H,反应后(X除外)有12O,所以X的化学式是C6H12O6。根据提供的信息,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氨气,生成物是尿素,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题目】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一 | 实验步骤二 | 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一 | 实验步骤二 |
实验I | 实验II |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资料卡片一
20℃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S)/g
NaOH 109
Na2CO3 21.8
资料卡片二
20℃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S)/g
NaOH 17.3
Na2CO3 <0.01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 (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2 |
KCl | 27.6 | 34.0 | 40.0 | 45.5 | 51.1 | 56.7 |
(1)在20℃时,KCl的溶解度__(填“>”或“<”)NaCl的溶解度。
(2)20℃时,向60 g水中加入25 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_g。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A~D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
②下列操作能使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入2g KCl b.加入100g 100℃的水 c.降温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