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所对应的两种方案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方案一 | 方案二 |
A |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
B |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 |
C | 检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 分别测溶液的pH | 取样,加FeCl3溶液 |
D | 鉴别化肥NH4Cl和NH4NO3 | 取样,加水溶解,观察 |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
A、A | B、B | C、C | D、D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方案二消耗了主要物质木炭进行解答;
B、根据方案二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产物CaCl2无法分离进行解答;
C、根据盐酸显酸性,pH值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
D、根据方案一不能鉴别,因为加水溶解后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B、根据方案二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产物CaCl2无法分离进行解答;
C、根据盐酸显酸性,pH值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
D、根据方案一不能鉴别,因为加水溶解后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解:A、方案二消耗了主要物质木炭,所以不能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方法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故A错误;
B、方案二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产物CaCl2无法与氯化钠分离,故B错误;
C、盐酸显酸性,pH值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所以可用分别测溶液的pH的方法检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也可用加FeCl3溶液的方法检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故C正确;
D、方案一不能鉴别,因为加水溶解后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B、方案二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产物CaCl2无法与氯化钠分离,故B错误;
C、盐酸显酸性,pH值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所以可用分别测溶液的pH的方法检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也可用加FeCl3溶液的方法检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故C正确;
D、方案一不能鉴别,因为加水溶解后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做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 | B、利用稀有气体做金属焊接时的保护气 | C、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与白醋 | D、根据石蕊试液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 B、氧气可用于炼钢 | C、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序号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 加热,观察外形变化 |
B | 实验室制取CO2 | 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
C | 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 | 加入过量的锌,过滤 |
D | 区分硬水和软水 | 观察液体是否浑浊 |
A、A | B、B | C、C | D、D |
如图实验方案从原理、安全、环保等方面考虑,设计合理的是( )
A、①煅烧石灰石,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 B、②检验某固体是否含有碳酸盐 | C、③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粉末 | D、④稀释浓硫酸 |
下列实验方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证明某气体是一氧化碳,将该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黑色粉末变红 | B、证明酸和碱恰好中和,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 C、检验某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可依次加入稀盐酸和酚酞试液 | D、除去硫酸钠中的碳酸钠,可滴加适量稀盐酸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