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0?乌鲁木齐)下面是某学生对课本中图表资料的使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进行解答;
B、根据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是通过计算的出来的,进行解答;
C、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D、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才可以进行,来解答本题.
解答:解: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是通过计算的出来的,所以根据元素周期表不能判断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故B错误;
C、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所以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能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故C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才可以进行,所以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能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0?乌鲁木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
BaCl2+Na2SO4=BaSO4↓+2Na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a端上铜丝变黑
a端上铜丝变黑
玻璃棒a端下沉
玻璃棒a端下沉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B实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B实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C实验a端铜丝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C实验a端铜丝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

因此,如果
有气体参与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有气体
有气体参与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有气体
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