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 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 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般不发生变化
D. 如果乙溶液中混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答案】C
【解析】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A、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故A不正确;
B、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并且丙没有晶体析出,故B不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此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般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
D、甲溶解度度受温度影响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如果乙溶液中混有少量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故D不正确。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该石灰石样品10g加入烧杯中,再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 | 第 1 次 | 第 2 次 | 第 3 次 | 第 4 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6 | m | 1.2 | 1.2 |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m的数值为___;
(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
【题目】学完酸碱盐之后,小明头脑里一直有疑惑,为什么老师说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钾、钙、钠很活泼,却又不能把它后面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呢?带着疑问小明走进了实验室。
(查阅资料)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实验探究)小明先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剧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根据已学知识可推断蓝色滤渣为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和NaOH;猜想三_____。猜想四:Na2SO4、CuSO4和NaOH
小明认为猜想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验证)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 溶液为无色 | 猜想_____不成立 |
实验二 |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 _____ | 猜想一不成立 |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确实_____(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继续探究)小明将4.6g钠投入到含HCl 3.65g的稀盐酸中,反应更加剧热,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而形成_____。请计算该过程中产生H2的质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