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现有①硫酸 ②维生素 ③氢氧化钠 ④石墨 ⑤镁粉 ⑥肥皂水,请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蔬菜,水果富含______;
(2)能用来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是_____;
(3)能与油脂发生反应的是____;
(4)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____;
(5)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的是__________;
(6)常作于电池电极的是_____。
【答案】② ⑥③①⑤④
【解析】
(1)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2)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3)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发生反应,可以用于去除油污;
(4)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硫酸;
(5)镁在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
(6)石墨具有导电性,常用作电池电极。
【题目】为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甲、乙两化学兴趣小组分别完成了下列实验:
(甲组同学实验)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 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乙组同学实验)将点燃的镁条放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主要是白色固体,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①甲组同学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②乙组同学实验反应后产生的黄色固体是什么?
(对甲组同学实验进行探究)
(1)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 ___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2)对气体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相关验证实验
(作出猜想)猜想一:气体是 H2; 猜想二:气体是 CO; 猜想三:气体是 CO2; 猜想四:气体是 SO2;
(初步验证)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_____ 。小组同学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又可得出猜想 ___________不正确。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确定气体的成分,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__________ 的烧杯 | 烧杯内壁有 _____ | 猜想一正确 |
(对乙组同学实验进行探究)确定实验反应后产生的黄色固体物质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
(做出猜想) 黄色固体为 Mg3N2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燃烧后的产物置于试管中,并向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微热,将__________ 试纸放在试管口 | 试纸变为 _______色 | 黄色固体为 Mg3N2 |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 N2 的含量远大于 O2 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 。
【题目】科学探究是同学们进行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包含下面这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请阅读下面内容,针对金属镁进行有关探究.
镁和铁、铜、铝一样,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金属镁可用于制造航天材料、各式各样的合金等,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里也含有镁粉.
(1)提出你想探究的有关镁的问题.(至少2个)________.
(2)假设镁有什么性质(至少2个)?假设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一个假设.要求写出实验方法、预期的现象、结论.
你的假设 | 实验方法 | 预期的现象与结论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题目】(1)根据某牦牛肉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回答下列问题。
商品名称 | ××牌手撕牦牛肉 |
配料 | 牦牛肉、食用盐、植物油、白砂糖、味精等 |
保质期 | 12个月 |
规格 | 400 g |
食用方法 | 本吕为熟食,开袋即食 |
生产日期 | ××××年××月××日 |
①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
②用该牦牛肉和水作为午餐,摄入的营养是否均衡?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
(2)过完野炊,为了不污染环境,要处理好①饮料瓶 ②可降解塑料 ③水果皮 ④丢弃的蔬菜 ⑤塑料口袋等垃圾。其中________(填序号)可以埋在土中,________(填序号)要带走。
【题目】分离提纯物质,除去杂质是化学实验操作必备的技能之一。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其化学反应原理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是杂质) | 除杂质试剂 | 化学反应原理 | 操作或方法 | |
A | Cu(Fe) | H2SO4 | Fe+H2SO4═FeSO4+H2↑ | 过滤 |
B | NaCl(Na2CO3) | HCl | Na2CO3+2HC1=2NaCl+H2O+CO2↑ | 蒸发 |
C | CO2(CO) | NaOH | 2NaOH+CO2═Na2CO3+H2O | 通入 |
D | KOH(K2CO3) | Ca(OH)2 | K2CO3+Ca(OH)2=CaCO3↓+2KOH | 过滤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