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现有以下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填序号),检查其气密性时,先连接装置,将_____,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_____;为了收集较纯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但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的棉花出现暗紫色,但导管口却没有气泡冒出,你认为可能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本装置操作上的主要优点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少量的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目的,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除了可用 F 收集外,也可用如图排空气法收集,请将装置补画完整_____。
【答案】长颈漏斗 集气瓶 A 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气密性良好(不漏气) G 没有塞紧橡皮塞 B 可控制反应速率 CaCO3+2HCl=CaCl2+H2O+CO2↑ Zn+H2SO4=ZnSO4+H2↑ D
【解析】
(1)仪器①名称:①长颈漏斗,仪器②名称: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A,检查其气密性时,先连接装置,将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度较高。为了收集较纯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G,但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的棉花出现暗紫色,但导管口却没有气泡冒出,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塞紧橡皮塞,装置漏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实验室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反应容器的容积在大,并能随时添加稀盐酸,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本装置中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操作上的主要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速率;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少量的氢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在装置D中,锌放在铜丝网上,稀硫酸药品加入在一侧的支管内。通过转动支管的位置,使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进行,再转动支管的位置,使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若要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目的,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D,除了可用 F 收集外,也可用如图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用该装置收集氢气时,应从短管通入,装置补画完整如图。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随着我国的发展,金属在生活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用电线常用铜制,但在高压远距离输电中,常用铝代替铜,请根据下图的信息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铜 | 铝 | |
密度(g/cm3) | 8.92 | 2.70 |
地壳中量(质量分数/%) | 0.007 | 7.73 |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100作为标准) | 铜 铝 (优)99 61(良) |
(2)利用“活泼金属”可以制得H2,H2可用作汽车能源。若推广应用于汽车产业,则需综合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金属原料的成本
B生成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C金属的回收利用
(3)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的金属材料。2019年1月,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互拍成像,实现了探月工程五战五捷。
①航天器的天线用钛合金制成,钛合金与金属钛相比,____________的硬度更大。工业上通常是在高温下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发生置换反应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____________能的装置,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范例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火山爆发 B温室效应 C光合作用
【题目】3000多年前,我国已经能用孔雀石[主要成分Cu(OH)2CO3]和木炭为原料炼铜。为了证实该历史的真实性,取含铜元素质量为2m的碱式碳酸铜和一定量的木炭粉进行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铜元素几乎完全转移到红色固体中)。
(提出问题)该红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含铜元素的红色固体除了铜,还有氧化亚铜(Cu2O);Cu2O能与稀硫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SO4溶于水呈蓝色。
(猜想与假设)①红色固体是Cu;②红色固体是Cu2O;③红色固体是_____。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实验所得红色固体的1/2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 ①_____ | ②_____ |
③_____ | ④_____ |
(反思)经分析,上述方案仍可能无法得出正确结论。请你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设计方案。你的方案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