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酸,其晶体(C2H2O4·2H2O)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较低,加热会熔化、气化和分解。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草酸晶体受热分解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
【猜想】
猜想1 | 猜想2 | 猜想3 |
只有CO | 只有 | CO、CO2都有 |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
(2)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②E装置中 ;③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气体。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问题讨论】
(1)C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的作用是 。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实验反思】
(1)如图G是用来加热草酸晶体的装置。请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小华认为该装置错误,正确的应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你认为小华的判断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2)实验室也可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得CO。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CO使人体中毒的原因是 ;收集CO可用H装置,气体应从 端进入(选填“a”或“b”)
【猜想】 CO2
【实验探究】(1)A (2)E装置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
【实验结论】H2C2O4CO2↑+CO↑+H2O。
【问题讨论】
(1)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吸收水分。
(2)处理尾气CO。
【实验反思】(1)①试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②铁架台 ;不正确,理由是草酸晶体熔点低加热易熔化,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则会流出试管,不能完成实验。
(2)能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之失去运输氧的能力; b
解析试题分析: △
【猜想】碳的氧化物常见的为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所以答案应为CO2
【设计实验】设计整套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产生的气体中CO2、CO两种气体都有。我们知道,要证明CO2气体,只要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即可(通过装置A实现),而要证明CO,则相对较复杂些,必须先将CO转化为CO2(通过装置E实现),后通过证明CO2的存在(通过装置F实现)推导出存在CO气体(CO存在的证明属于间接证明)。本题要证明CO2、CO两种气体都有,应先通过装置A证明含CO2,再通过E、F证明含CO。不过,为了避免原先存在的CO2对CO检验时产生干扰,在气体通入装置E之前必须将原来的CO2“除尽”。装置B、C就是为实现此目的而设置,其中装置B是“除”去原来的CO2,而装置C是为了说明已“尽”。至于装置D,明显是为了吸收气体中的水份,使进入E装置的气体呈干燥状态,这个装置的有无对于实验结果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去掉也没什么大问题。还有一个是装置末尾的酒精灯,它的作用也很明显,是为了处理尾气中可能还存在的CO,防止中毒和环境污染。事实上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不可能将反应物百分之百利用掉。
依据以上分析,不难明白【实验探究】、【问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答案。
【实验结论】根据题目信息: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以及“猜想3成立”,我们知道草酸晶体分解生成了CO2、CO和水。既然是“分解”,那说明反应物也就只有草酸一种。故我们可以写出以下方程式:H2C2O4=CO2↑+CO↑+H2O。
(2)CO使人中毒是因为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远超过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当空气中存在CO时,氧气就无法与血红蛋白结合,人体细胞得不到氧气就会缺氧,长时间如此细胞就会死亡,人体也就缺氧窒息而死。用H装置收集CO,就是要把瓶中原先的水排出,把CO装入瓶中,水只可能从a排出,那CO只能从b通入。
考点:CO2、CO等气体的性质、检验,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信息方程式的书写。
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选择药品 ] 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的理由是①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② 。他们应该选择( )
A.蜡烛 | B.硫粉 | C.红磷 | D.铁丝 |
[设计实验]小明小组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步骤与现象]
①测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③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④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⑤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与交流]
(1)实验中利用了铜丝的__________性。
(2)兴趣小组同学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
(3)步骤③中注射器吸水使活塞至少应调到____________mL处(填整数)。
(4)步骤④中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华同学认为步骤⑤在保证活塞自由移动的前提下,观察活塞位置时,最好将试管和注射器整体横放,小华同学的理由是 。
某化学小组将CaCO3与HCl反应后的废物进行处理,目的是制取中性干燥剂CaCl2.经过处理得到固体后,他们对得到的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
猜想一:固体中只有CaCl2;
猜想二:固体中既有CaCl2,又有CaCO3;
猜想三:固体中只有CaCO3。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
| 实验设计图示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 | | 上层液体澄清,试管底部仍然有少量固体。 | 猜想 不成立(选填“一”、“二”、或“三”) | |
步骤二 | | 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 | 猜想 不成立(选填“一”、“二”、或“三”) | |
步骤三 | 取少量步骤一未溶固体于试管中,滴入 。 (填写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 | 猜想 成立(选填“一”、“二”、或“三”) |
实验课上,小舟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1)小帆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 |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无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
小玉认为小帆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
(2)小玉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 ③ ④ |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
(3)小玉的实验可靠性高的原因是① 、② 。
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处理的方法是 。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
A.氨水 | B.食醋 | C.肥皂水 | D.苏打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