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实验:

①甲实验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乙实验现象是________,属于中和反应的实验________(填“甲”或“乙”)

②将反应后甲乙两试管中的溶液部分倒入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由此猜想反应后乙试管中溶液的溶质只有两种可能性:aNaClHCl b________

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CaCl2+Na2CO3=CaCO3+2NaCl

③为了验证猜想a,某同学对乙试管中剩余溶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④下列物质代替石蕊试液,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铁粉

B 酚酞溶液

C 氧化铜粉末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有气泡产生 氯化钠(或NaCl) BD

【解析】

①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乙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满足中和反应的特点;

故填:有气泡产生;甲。

②将反应后甲乙两试管中的溶液部分倒入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乙中的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这是因为如果碳酸钠过量时,能和甲中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由此猜想反应后乙试管中溶液的溶质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也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

故填:氯化钠(或NaCl)。

③A、加入铁粉时,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可以达到验证目的;

B、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无明显现象,不能达到验证目的;

C、加入氧化铜粉末时,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可以达到验证目的;

D、加入氢氧化钠时,无明显现象,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不能达到验证目的;

故填:B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学校实验开放日,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

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方案1: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_现象时才能得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__________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对探究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进行猜想)(l)Na2SO4(2)Na2SO4H2SO4(3)Na2SO4NaOH

同学们对猜想(3)提出了疑问,原因是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方案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

锌粒逐渐减少,有产生气泡

方案2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

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___

实验探究二:如图1

确定未知溶液A是稀盐酸还是稀硫酸。

实验如下:

(提出问题)A是哪一种酸?老师要求甲、乙同学从反应后的溶液B分别展开探究。

(猜想假设)甲同学:A是稀盐酸:乙同学:是稀硫酸

(实验探究)如图2

(评价交流)

下列对于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正确:实验3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H+NO3-C1-Na+

B.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正确:实验3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H+NO3-C1-Na+

C.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正确:实验3所得溶液中可能含有H+NO3-C1-Na+

D.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正确:实验3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H+NO3-C1-Na+

(归纳总结)

对比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除去溶液中干扰离子的一般方法是:选择试剂将干扰离子变成________除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