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

2)从乙的溶液中提取乙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

3t1℃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0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甲的(填“饱和”或“不饱和”)①_______溶液,该溶液质量为②_______g

4)分别将t2℃的甲、乙、两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答案】加水 蒸发结晶 饱和 60 乙、甲、丙

【解析】

1)将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的方法之一是加水(或降低温度等);

2)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从乙的溶液中提取乙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0g甲,充分溶解后,能溶解10g甲,所得溶液为甲的饱和溶液,该溶液质量为60g

4;分别将t2的甲、乙、两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和乙的溶解度变小,得t1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降温时,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不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但t2时丙的溶解度比甲在t1时的溶解度小,丙的质量分数小于甲,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兴趣小组同学对COCO2两种常见气体进行如图探究活动。

探究I.实验室制取CO2时,大理石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取等纯度、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所示。

1)分析图中_____(选填序号)点,可得出“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较慢”的结论。

A ac B ab C be D bd

2e点表达的含义是_____

探究Ⅱ,验证COCO2的化学性质

实验2:小组同学按照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均关闭;实验开始后,打开K2,当装置C中溶液变浑浊时,立即关闭K2,打开K1,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始终无明显变化。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_____,证明CO有还原性。

2)“装置C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取少量反应后装置B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据此,小组同学得出“CO2能与碱溶液反应”的结论。

3)装置BC都能有效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其中装置B中可观察到气球涨大,装置C中与之相关的现象是_____

探究Ⅲ.探究装置B中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实验3:小红取实验2结束后装置B中的溶液少许,先向其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然后滴入酚酞溶液,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有剩余”的结论。

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