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铁元素质量分数
B.金属的导电性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A、在FeO,Fe2O3两种物质中,将化学式变形得FeO、FeO1.5,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小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1.5>1,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为FeO>Fe2O3,但Fe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90%),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金属的导电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g>Cu>Al,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元素显+2价;C60属于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CH4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元素显+4价。它们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2价、0、-4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Si>Al>Fe,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
(知识卡片):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1)方案I: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
②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是NaOH变质,请写出变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2)方案Ⅱ: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 若________ | 稀盐酸过量 |
若没有明显现象 | NaOH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
(实验反思):
(3)另有同学提出方案Ⅱ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__________。(填序号)
A 铜片 B pH试纸 C 氧化铜 D 紫色石蕊试液
【题目】某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试管中固体质量(g) | 13.25 | 11.65 | 10.05 | 8.45 | 8.45 |
(1)反应到_____min时,氯酸钾刚好完全分解。
(2)反应完全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
(3)原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氢氧化钙久置会逐渐变质为碳酸钙。实验室有一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6.2g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再将100g稀盐酸逐渐缓慢加入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获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提示:氢氧化钙先与盐酸反应时无气体产生),请回答问题并计算。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0 | 40.0 | 60.0 | 80.0 | 100 |
生成CO2的质量/g | 0 | 2.2 | 4.4 | m | 5.5 |
(1)氢氧化钙变质是它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发生了反应。
(2)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
(3)试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请在坐标中画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CO2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图___________。
【题目】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某军港交付海军。航空母舰的餐厅里有一道士兵们喜欢吃的菜“锡纸烤鱼”,小华学习了金属的相关性质知识后,就想了解究竟什么是“锡纸?据此,小华查阅资料获得以下内容:
(查阅资料)
i.最初的锡纸是金属锡压延生产的,用于包裹食物,因其熔点较低不可加热,或加热温度到160℃以上就开始脆化——而限制了它在食品包装方面的使用,如需要烧烤食品,烘焙食品时就无法使用锡纸。
ii.铝箔纸,是金属铝压延生产的,也有人称为“锡纸,因其熔点较高加热到660℃以上才开始熔化,可以适用于普通烧烤食品,烘熔食品,干净卫生而同时又保持原有风味。故后来铝价降低后,铝箱取代了锡纸在日常生活中出现。
(得出结论)无论是锡纸,还是铝箱纸,在压延成型过程中,都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
(实验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是锡或铝?
(信息卡片)①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②锡(Sn)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1:“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与结论 |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猜想______(填“I”或“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交流讨论)
(1)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____
(2)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氯化铜 B 硝酸银 C 硫酸钠 D 硫酸亚铁
(实验小结)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__________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题目】小明同学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你认为原因是_____。
(1)小明认为这瓶生石灰已完成变质了。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从瓶子中央取出一小块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_____用手背接触试管外壁。 | _____, | 生石灰完全变质 |
(2)变质后的产物是什么呢?小明提出以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猜想1.只有Ca(OH)2猜想 2.只有CaCO3 猜想3._____。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 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固体 | 猜想3成立 |
②拿吸管用嘴向滤液中不断吹气 | _____, | |
③将滤渣转移到烧杯中,_____。 | 有气泡冒出 |
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可见,我们在保存化学试剂时一定要注意_____。
【题目】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甲图为物质转换关系,乙图所示为相关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甲图序号 | 乙图装置选择 | 反应化学方程式 | 问题分析 |
① | C | _____ | 燃烧产物中有时会有CO生成,原因是:_____ |
② | _____ | 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__ | |
③ | A | _____ | 实验时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 |
④ | _____ | _____ | 将燃着的红磷熄灭,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 |
⑤ | _____ | _____ | 若该实验未成功,原因可能是:_____ |
总结 | 甲图涉及的反应都是_____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