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0?宿迁)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______.
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______.
A.无色酚酞试液       B.FeCl3 C.BaCl2        D.KNO3

【答案】分析:(1)甲同学的操作包括了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过程和与硫酸反应的过程,不能就说是中和反应放热,
(2)①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硫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上升,B点在温度上是个转折点,在反应也是个转折点.
②分析A到B的过程的反应实质,
③分析B到C的过程的反应实质,
(3)根据氢氧化钠变质后的物质和硫酸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4)氯化钡会和硫酸反应使硫酸变质,所有的硝酸盐、钾盐都是溶于水的.
解答:解:(1)在甲同学的操作过程中既有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过程,也有和硫酸中和的过程,不能认为就是中和反应放热,故答案为: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①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硫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故答案为:放热;
既然是硫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在B点前后温度是两种情况,所以B点代表了反应的两种情况,故答案为: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②A到B硫酸逐渐的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由碱性逐渐的变为中性,故答案为:减小
③B到C的溶液中,是硫酸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硫酸,故答案为:Na+、H+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和硫酸的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4)氯化钡会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而使硫酸变质;所有的钾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在水中起不到指示剂的作用,故答案为: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结合图象对中和反应的更深层次的理解,难度较大,知识面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0?宿迁)今年初三学生参加了化学实验技能考查,下列是某校为“二氧化碳制法和性质”准备的常用仪器和药品.
仪器:

药品:浓盐酸、稀盐酸、石灰石、碳酸钠、澄清石灰水
考场片段:
(1)马小哈:第一步选择仪器
②③④
②③④
(填仪器编号)组装好发生装置;第二步向组装好的装置中加入药品,反应剧烈,迅速停止.
你认为马小哈所取的固体药品是
碳酸钠
碳酸钠
,操作中缺少的主要步骤是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马小虎:将制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
你认为马小虎取的酸溶液可能是
浓盐酸
浓盐酸

归纳总结:
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上述药品中的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稀盐酸
;收集CO2的常用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拓展延伸:
(3)某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神七”宇宙飞船中宇航员呼出的CO2和水蒸气均能与氧再生装置中的固体物质超氧化钾
(KO2)反应产生O2,其反应原理为:
4KO2+2H2O═4KOH+3O2↑;4KO2+2CO2═2K2CO3+3O2
为了探究KO2能否与CO2反应产生O2,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说明:B装置可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①经检验,E中集气瓶内收集的气体为O2,检验O2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
用带火星的木条

②实验观察到D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只写一个)
CO2在装置C中没有被完全吸收
CO2在装置C中没有被完全吸收

③某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装置B和C之间应该增加一个干燥装置才能证明KO2能与CO2反应产生O2,你认为他的观点是
正确
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因为H2O和KO2也能反应产生O2
因为H2O和KO2也能反应产生O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