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降低生产耗水 B.自流灌溉
C.采用滴灌、喷灌技术 D.推广节水器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自流灌溉用水多,不利于节约用水。
【题目】正确量取10mL双氧水,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①50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2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有③
【题目】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液态氧气、加碘食盐、硫酸亚铁、液态氢气、干冰、氮气
(1)可用作致冷剂的是 (2)可作食品保护气的是
(3)能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是 (4)可作火箭的助燃剂的是
【题目】氮是一种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下图表示氮及其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
(1)氮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存在循环,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2)反应II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的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 (NO2)3由三种元素组成
B.N (NO2)3分子中有9个原子
C.N (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
D.N (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4%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 (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 ② 分离提纯 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 。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 。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题目】同学们发现将NaOH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NaOH能与HCl发生中和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
【解释与结论】写出NaOH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对实验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讨论,小玲同学认为呈碱性,小生同学认为呈中性,小柏同学认为也可能呈酸性,最后同学们否定了小玲同学的说法,其理由是___;欲进一步确定实验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其操作是__________。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 B.黄铜 C.氧气 D.石油
【题目】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核能、风能属于化石能源
B.目前氢能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淡水资源缺乏
C.使用清洁能源不能减少PM2.5
D.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可燃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