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酸的性质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硫酸性质的探究实验。同学们将铁片打磨后投入硫酸中,铁片表面产生气泡,但发现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小华猜想: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小李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小明猜想:产生的气体是_____。
[查阅资料](1) 。
(2)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3)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
大家一致认为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
接下来,他们对其他的猜想设计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完成下表内容:
A中硫酸浓度 | 实验现象 | A中生成气体的成分 | |||
B中品红溶液 | D中品红溶液 | 爆鸣实验 | |||
实验一 | 98% | _____ | 不褪色 | 无爆鸣声 | 只有二氧化硫 |
实验二 | 45% | 褪色 | 不褪色 | 有爆鸣声 | ______ |
实验三 | 20% | _____ | 不褪色 | _____ | 只有氢气 |
[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时,生成气体的成分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足够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交流反思]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铜与浓硫酸也会发生类似的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果将紫色的石蕊试液滴入浓硫酸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 实验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不可能是氢气 褪色 有氢气和二氧化硫 不褪色 有爆鸣声 溶液变黑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石蕊是从植物中提取的酸碱指示剂,是一种有机物,浓硫酸会将石蕊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水的组成比脱去,形成黑色的炭
【解析】
由题意,根据小华和小李的猜想可知,小明的猜想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
根据题干信息和所给资料可知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因为实验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不可能是氢气。
如图所示装置,A为铁与硫酸反应的发生装置,B装置利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若有二氧化硫,B中品红会褪色,C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D装置利用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已经除尽,E装置为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乙的爆鸣实验用来检验氢气,则有:
实验一,铁与98%的硫酸反应,根据实验结论气体成分只有二氧化硫,那么实验现象应该是B中品红溶液褪色,D中品红不褪色,爆鸣实验无爆鸣声;
实验二,铁与45%的硫酸反应,根据实验现象B中品红溶液褪色,D中品红不褪色,爆鸣实验有爆鸣声,可知实验结论为气体成分为氢气、二氧化硫;
实验三,铁与20%的硫酸反应,根据实验结论气体成分只氢气,那么实验现象应该是B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品红不褪色,爆鸣实验有爆鸣声;
根据以上实验得出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时,生成气体的成分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足够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交流反思:
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铜与浓硫酸也会发生类似的反应,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石蕊是从植物中提取的酸碱指示剂,是一种有机物,如果将紫色的石蕊试液滴入浓硫酸中,浓硫酸会将石蕊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水的组成比脱去,形成黑色的炭,因此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黑。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12 滚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CaC12 猜想II:有__________
猜想III:有CaC12和Ca(OH)2 猜想IV: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通入CO2 | 滴加Na2CO3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III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