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在“神舟”六号飞船中的照片,请你从化学的视角对“神六”飞船的有关信息进行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航天员在太空中每人每天大约需要0.9kg氧气、2.5L水、0.6kg食物,排出1.0kg二氧化碳、1.8kg水蒸气等。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
(2)“神六”飞船的外壳是用金属、玻璃、工程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
(3)为了处理人体排出的CO2,飞船上采用了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作为吸收剂。LiOH中锂元素的化合价是___,飞船上LiOH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4)在“神六”飞船中有篮球大小的储氧瓶6个,储氮瓶2个,它们是航天员的生命之源。舱内空气一天一换。宇航员说:“舱内的空气比地面还好。”请你设计:怎样使得舱内气体成分大致和地面保持一致___?〔请注意题(1)所给信息〕。
【答案】氧气 水和二氧化碳 食物 工程塑料 +1 LiOH吸收CO2能生成碳酸锂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LiOH===Li2CO3+H2O 换气时控制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不断地补充氧气,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排出的水蒸气
【解析】
(1)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和二氧化碳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食物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氧气;水和二氧化碳;食物.
(2)工程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工程塑料.
(3)LiOH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可以求出锂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故填:+1.
LiOH吸收CO2能生成碳酸锂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LiOH=Li2CO3+H2O;
(4)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填:换气时控制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不断地补充氧气,吸收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排出的水蒸气.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溶液恢复为无色。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有关。
(理论分析)
(1)对于乙同学的猜想,大家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_______,所以红色不会消失。
(查阅资料)为了排除是酚酞溶液导致的原因,同学们决定重新配制酚酞溶液进行实验,他们在网络上查阅了资料,百度百科中对酚酞的描述如表:
中文名 | 酚酞 | 结构式 | |
外观 | 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 | ||
常温下溶解性 | <0.1g/100mL(水中) >5g/100mL(乙醇中) | ||
化学式 | C20H14O4 |
(2)由上表可知,配制酚酞溶液的溶剂是_______(选填“水”或“乙醇”)。在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实验中,往待测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即可,滴入过多的酚酞有可能出现白色浑浊的现象,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
(实验验证)
(3)为了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四位同学在一支密闭的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随后注入新配制的酚歌试液,观察到的现象依然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如图稀有气体应由导管口_______(选“a”或b”)处通入。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_______ | _______ |
(应用拓展)
(5)从查阅百度百科资料知道,酚酞(以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其遇碱变红的变化表达式为:H2InIn2﹣ (红色)。
根据上述信息,请写出H2In遇NaOH溶液变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题目】生活中常遇见铜制品生锈的情况.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铜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査阅资料】①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③碳不与稀硫酸反应.④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进行实验1】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橾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按如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 ; 铜绣由 元素组成;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③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 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蓝色. |
【进行实验2】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论 | 实验反思 |
实验1 | 在干燥环境中,铜不易生锈 | (1)实验2和3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原因是 . (2)如果要证明铜生锈的快慢是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还需要补充的一个实验内容是 | |
实验2 | |||
实验3 | |||
实验4 | 铜生锈的条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