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燃嗅闻气味方法鉴别羊毛、涤纶
B.用碘酒检验米汤中是否还有淀粉
C.自制“叶脉书签”的关键步骤是将洗净的树叶放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
D.测定pH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该溶液的pH
【答案】D
【解析】
A、羊毛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涤纶点燃煤油烧焦羽毛气味,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碘酒中含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显蓝色,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洗净的树叶放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是为了将叶的组织破坏,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测定pH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滴在湿润试纸上会导致读数有误差。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目】同学们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老师强调:“金属K、Ca、Na必须除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结果会怎样?
(查找资料)(1)少量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2)钠是银白色的软金属,可用小刀切割,熔点97.81℃,沸点882.9℃,密度为0.97g/cm3 ;
(3)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做出猜想)猜想Ⅰ: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能置换出铜;
猜想Ⅱ: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取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倒入50mL的烧杯里 ②去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再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块,投入溶液中 | 钠浮在液面上,溶化成闪亮小球,钠球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析出蓝色沉淀 |
(现象分析)(1)钠熔成小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钠球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说明有气体产生。
(3)析出蓝色沉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继续探究)有部分同学认为置换出的铜可能被蓝色沉淀掩盖,于是他们进一步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烧杯中少许沉淀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就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 沉淀全部溶解,溶液变蓝色 |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沉淀中不含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K、Ca、Na必须除外)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题目】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 现 象 | 结 论 |
1.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浓度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 ___________ |
2.另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
请你设计:请选择以下实验仪器和用品完成探究实验二:
实验仪器、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3%过氧化氢溶液、5%过氧化氢溶液
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 现 象 | 结 论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题目】除去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ZnSO4溶液(H2SO4) | 过量的锌粒 | 过滤、蒸发 |
B | H2O(臭味物质) | 足量活性炭 | 吸附 |
C | O2(H2O) | 足量的浓硫酸 | 洗气 |
D | CuSO4(Fe) | 足量水 | 溶解、过滤、干燥 |
A.AB.BC.CD.D
【题目】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 |
A | CO2 | CO | 通入O2,点燃 |
B | 二氧化碳 | 氯化氢气体 |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C | Cu(NO3)2溶液 | AgNO3溶液 |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
D | NaCl | Na2CO3 | 先加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再过滤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