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相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甲
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配成饱和溶液,需要的水质量:乙>甲
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的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B.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抽油烟机排气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可添加适量小苏打
D.高层住房着火时,打开所有门窗大声呼救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试管底部有灰白色沉淀生成。
[提出问题]出现灰白色沉淀是否为偶然现象?
[设计实验]实验1:向4份相同体积与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一定长度的镁带。
试管 | A | B | C | D |
镁带长度 | 1 cm | 2cm | 3 cm | 4cm |
实验现象 |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最终镁带溶解 |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镁带溶解,出现少量白色浑浊 |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镁带溶解,出现灰白色沉淀 |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镁带溶解,溶液变浑浊,久置得大量灰白色沉淀 |
沉淀量 | 无沉淀生成 | 少量沉淀 | 沉淀较多 | 沉淀很多 |
据表分析,______是实验出现“异常”的主要因素写出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2:将少量灰白色沉淀用蒸溜水清洗并室温晾干。然后取样,按图加热固体,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产物试纸变红;若另取一端用硝酸银溶液浸润的玻璃棒悬于试管口,出现白色浑浊,则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
用pH计监测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并读数。实验结果如下: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 | 放置过夜 |
溶液pH | 2.0 | 5.8 | 7.4 | 8.0 | 8.6 | 9.0 | 9.3 | 9.6 | 9.8 | 10.0 | 10.0 | … | 10.2 |
实验现象 | 一 | 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 | 镁带慢慢溶解,气泡量减少 ,溶液变浑浊,烧杯内灰白色沉淀逐渐增加 |
气泡减慢的原因是______,充分反应后溶液的pH____(填“>”、“<”或“=”)7。
[实验拓展]镁与稀盐酸反应时.试管中还出现白雾。哪种因素会促进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影响因素: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酸的性质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硫酸性质的探究实验。同学们将铁片打磨后投入硫酸中,铁片表面产生气泡,但发现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小华猜想: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小李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小明猜想:产生的气体是_____。
[查阅资料](1) 。
(2)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3)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
大家一致认为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
接下来,他们对其他的猜想设计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完成下表内容:
A中硫酸浓度 | 实验现象 | A中生成气体的成分 | |||
B中品红溶液 | D中品红溶液 | 爆鸣实验 | |||
实验一 | 98% | _____ | 不褪色 | 无爆鸣声 | 只有二氧化硫 |
实验二 | 45% | 褪色 | 不褪色 | 有爆鸣声 | ______ |
实验三 | 20% | _____ | 不褪色 | _____ | 只有氢气 |
[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时,生成气体的成分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足够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交流反思]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铜与浓硫酸也会发生类似的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果将紫色的石蕊试液滴入浓硫酸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