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伸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还需要对该装置进行的改动是_____。
(3)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_____时开始收集。
(4)若用D装置收集一瓶某气体,则该气体不可能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CH4b.H2c.O2d,CO2
【答案】酒精灯 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连续且均匀冒出的气泡 ab
【解析】
(1)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酒精灯;
(2)实验室用氯酸伸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固体加热装置是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产生氯化钾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还需要对该装置进行的改动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玻璃导管,影响实验;
(3)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连续且均匀冒出的气泡时开始收集。
(4)若用向上排空气法D装置收集一瓶某气体,则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可能是:
a.CH4 密度小于空气;
b.H2 密度小于空气;
c.O2 密度大于空气;
d,CO2密度大于空气;
不可能是:ab;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实验探究题
同学们为了研究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编号 | KClO3/g | 氧化物 | 产生气体的体积(mL) | 耗时(s) |
1 | 0.6 | - - | 67 | 1800 |
2 | 0.6 | 0.2g二氧化锰 | 67 | 36.5 |
3 | 0.6 | ____________________g氧化铁 | 67 | 89.5 |
(1)实验3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以上实验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方法。
(2)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实验二]为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同学们又完成了以下的实验:
[资料]氯酸钾和氯化钾均能溶于水.
I.在实验3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固体,洗涤干燥并用天平称量,质量为0.2g.
II.将一定量的CO通入滤出的固体,按下面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为黑色 | 生成了铁 | |
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产生了二氧化碳 |
(3)写出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结论]氧化铁能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实验反思] (4)小华同学发现实验二( II )中的实验装置从环保角度看有一个缺陷,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固体完全反应,则实验完冷却试管后,直形试管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理论上质量的改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
(5)同时小华查阅资料发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剩余固体可能由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粉和未反应的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研究剩余固体的成分,小红同学查阅了以下资料:
铁粉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四氧化三铁 |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磁性 | 有 | 无 | 无 | 有 |
与CO | 不反应 | 反应 | 反应 | 反应 |
与稀盐酸 | 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 | 生成氯化铁和水 | 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 |
与硫酸铜溶液 | 反应 | 不反应 | 不反应 | 不反应 |
小红同学认为剩余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6)测定剩余固体的组成.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和解释 |
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 | |
2 | ②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 | 剩余固体中只有铁粉 |
【题目】长期使用的热水锅炉会产生水垢。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将6g水垢粉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4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都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烧杯内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 | 46.0 | 45.2 | 44.8 | 45.1 | 44.1 | 43.9 | 43.8 | 43.8 | 43.8 |
试计算:
(1)表中有一数据是不合理的,该数据的测得时间是第__________min;
(2)该过程共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
(3)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