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如下实验装置图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探究:

1)请写出仪器名称a____b____

2)实验室里不使用催化剂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收集CO2一般不选用D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同学用图中AFG装置组合制备CO2气体并验证相关性质,则装置A应该先连接装置_______(填FG);F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

3)如图E所示,向烧杯中慢慢倾倒CO2,发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答一点即可)_______

4)若装置A中的反应过于剧烈,从安全角度考虑,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___

a 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b 将长颈漏斗换成针筒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c 加热反应物

d 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5)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氯化氢气体.在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时,_____(填不能)使用B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铁架台 酒精灯 B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F 石蕊试液变红 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 bd 不能 2NaCl+H2SO4(浓)Na2SO4+2HCl↑

【解析】

1)仪器ab分别是铁架台和酒精灯;故填:铁架台;酒精灯;

2)实验室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加入催化剂,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气体要从长管进入,与溶液充分接触,且若先通入G,则气体无法排出,则无法观察其通入E后的现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变红;故填:B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F;石蕊试液变红;

3)向烧杯中慢慢倾倒CO2,发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CO2具有不能燃烧、不能助燃的化学性质;故填: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

4)要减缓反应速率,可控制反应物的量或反应物溶液的浓度;

a、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反应生成的较多气体无法排出,不安全;

b、将长颈漏斗换成针筒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控制反应速率,可行;

c、加热反应物,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气体增多,更不安全;

d、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减小,可减缓反应速率,可行;

故选:bd

5)浓硫酸是液体,所以不能用B装置,试管口向下,液体会流出;加热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氯化氢气体,属于酸和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据复分解反应化合物互换成分的特点,同时生成硫酸钠,反应方程式是:2NaCl+H2SO4(浓)Na2SO4+2HCl↑。故填:2NaCl+H2SO4(浓)Na2SO4+2HC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化学老师演示了一个黑面包实验:往烧杯中倒入蔗糖和少量水,再注入一定量的浓硫酸,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可观察到蔗糖迅速变黑,并逐渐膨胀成面包状,同时烧杯壁明显发烫并有大量水雾。同学们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SO2有刺激性气味,与CO2一样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外,SO2还易被酸性KMnO4吸收,并能让品红(一种红色试剂)褪色。

探究一:黑色物质

(1)蔗糖(C12H22O11) 脱水的反应为C12H22O1112X+11H2O,则黑色物质X____

探究二:面包的成因

(2)如图组装装置,滴入浓硫酸后气球膨胀,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到气球_____,甲同学据此认为膨胀不仅是由于放热造成的,还生成了气体。

探究三:生成的气体

(3)乙同学将气球摘去并将图甲、乙装置相连后,重新进行实验时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并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他判断生成了SO2

为了确认是否还生成CO2,乙同学认为要避免干扰,先确保除尽SO2,再检验CO2,则需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 A-___________________-B连接好装置。能说明气体产物中有CO2的实验现象是①品红溶液____②澄清石灰水浑浊。

由此说明面包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黑色物质和浓硫酸反应产生了CO2SO2,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H2SO4______

(4)丙同学考虑到可能还会生成有毒气体CO,在参考乙同学的思路下设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证明。则AB中的试剂应分别为____(填标号)

A NaOH溶液、石灰水

B 石灰水、NaOH溶液

C 酸性KMnO4溶液、石灰水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