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O2)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B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某同学用D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陈超问:“我怎么知道这气体就是氧气?”请你设计实验消除他的疑问: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选项)。
Aa→b→c→d Bb→a→c→d Cc→d→a→b Dd→c→b→a
【答案】长颈漏斗 BC或BD
防止冷凝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导致试管底部炸裂 导管没伸入到试管底部或氧气没有收集满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为O2 C
【解析】
(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填:;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装置C或D作收集装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导致试管底部炸裂。某同学用D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导管没伸入到试管底部或氧气没有收集满。验证氧气的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为O2。
故填:BC或BD;;防止冷凝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导致试管底部炸裂;导管没伸入到试管底部或氧气没有收集满;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为O2;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应除去CO2中HCl和水蒸气,要先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氯化氢,后用浓硫酸除水,气体进入洗气瓶时要长管进,短管出,所以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C.故填: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丙三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甲组 | 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 不相等。 导致甲组方案反 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
乙组 |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指针_____________。(“向右偏转”、 “向左偏转”或“不发生偏转”) | 相等 | |
丙组 | _____________, 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 相等 |
[反思评价]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中进行。
[得出结论]甲组同学对装置进行改进后再次探究,亦能得出猜想2正确的结论。经同学们进一步讨论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的反应仪器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质量守恒。
【题目】(实验回顾)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_____,拉瓦锡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
(实验重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科学家们探究的过程,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了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
实验1:水的通电分解实验,如图1所示,接通电源,看到了两电极上开始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
实验2:“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和图2所示的常用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2)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易燃空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顺利完成上述实验。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7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易燃空气”体积分数(%) | 90 | 80 | 70 | 50 | 20 | 10 | 5 |
空气体积分数(%) | 10 | 20 | 30 | 50 | 80 | 90 | 95 |
点燃现象 | 安静燃烧 | 安静燃烧 | 弱的爆鸣声 | 强的爆鸣声 | 强的爆鸣声 | 弱的爆鸣声 | 不燃烧不爆鸣 |
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所以我们在点燃“易燃空气”之前必须要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