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物质分类的方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法。但根据概念的范围大小,不同类物质间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判断,上面两图圆圈的A代表_____,B代表_____,使其符合相应关系。
(2)有以下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水银,③高锰酸钾,④液氧,⑤二氧化碳.请用序号填空:属于混合物的有是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
【答案】纯净物 氧化物(合理即可) ① ②④
【解析】
(1)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所以A代表纯净物,B代表:氧化物;
(2)①洁净的空气中存在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②水银、④液氧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高锰酸钾和二氧化碳都是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①,②④。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图1)。
(1)镁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小明通过称量发现:图1中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她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 现象:_________。 结论:燃烧产物中含Mg3N2 |
(反思与交流)①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
(拓展延伸)①如果用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
②2.40g镁条在某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可能是___。
A 3.33g B 4.00g C 3.28g D 3.96g
【题目】我校化学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制取氧气实验时,发现“小李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于是” 于是化学老师与小李等其他同学决定探究能使带火星的该种材质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少的体积分数。(假设此时空气中氮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9%、21%)
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为1、2、3、4、5,并分别使集气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10%、20%、30%、40%、50%的水(余下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排水法向上述5个集气瓶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5个集气瓶内的水排尽,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立放好。
③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见下表)
编号 | 1 | 2 | 3 | 4 | 5 |
现象 | 微亮 | 亮 | 很亮 | 复燃 |
|
请回答:
(1)用下列方案收集“50%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5的集气瓶,其现象为:_______ 。
(4)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指某气体的体积与总混合气体的体积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4的集气瓶前,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5)小李认为实验到此还没有得出结论,他决定继续进行研究。为使实验更具针对性,你认为他应该使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