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根据模拟图选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在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A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C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A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A.该反应是乙醇和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此项正确。B.在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此项正确。CA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此项错误。D.根据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知:C中碳元素的质量所A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此项正确。所以应选C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五·一”小长假后,小刚和小敏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他们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由此,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猜想】猜想一:没有变质;

猜想二:部分变质;

猜想三: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小刚和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小刚: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

小敏认为小刚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于是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2)步骤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3)步骤中,小敏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

他判断猜想二是正确的。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正确,结果正确,结论不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但结论正确

D.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交流反思】

(1)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

密封保存的原因

(2)下列物质能替代小敏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填序号)。

BaCl2溶液、Ca(NO3)2溶液、Ca(OH) 2溶液、Ba(OH)2 溶液。

【题目】(18分)硫酸亚铁铵晶体俗名为摩尔盐,化学式为xFeSO4·y(NH4)2SO4·zH2O,在制药、电镀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资料: 硫酸亚铁铵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单位:g)如下表:

温度/

FeSO4

(NH4) 2SO4

xFeSO4·y(NH4)2SO4·zH2O

10

20.0

73

17.2

20

26.5

75.4

21. 6

30

32.9

78

28.1

硫酸亚铁铵晶体受热时,在200以下只有结晶水失去。

【探究一】: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某兴趣小组的学生用含有少量铜的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流程如下:

(1)在盛有废铁屑的容器中,倒入热水和洗涤剂,充分搅拌。以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这是利用洗涤剂的 作用;

(2)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过滤操作中滤纸有多种折法,为了加快过滤速率,你选择折法是

(4)操作中过滤时,要趁热进行的原因是 ,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5)操作的目的是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操作顺序是b→ →d;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d.洗涤干燥

(6)操作使用乙醇洗涤,可快速晾干。这样做的优点是

A、避免用水洗涤所造成的晶体损耗

B、酒精易挥发,可低温晾干晶体

【探究二】:探究硫酸亚铁铵的组成

【实验步骤】:取2份等质量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分别进行实验。向一份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0.68gNH3;向另一份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9.32g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7)实验中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 变蓝;写出(NH4)2SO4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反应;

(8)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

(9)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Na2SO4溶液, ,则说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10)根据实验数据,计算x 和y的比值(2分,写出计算过程;相对分子质量:NH3-17、BaSO4-233)

为进一步确定硫酸亚铁铵晶体的组成,另7.84g硫酸亚铁铵晶体,并加热使其分解,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11)根据图示数据,硫酸亚铁铵晶体中,

x:y:z =

(12)写出A点到B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spa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