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张老师在课堂上用固体M做了图I所示实验,其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出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I中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根据图Ⅱ,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g M固体。
(5)将30 ℃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_________________B(填“>”“<”或“=”)。
【答案】丁 A 乙 8 <
【解析】
(1)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上述烧杯中,溶剂的质量都相同,但是丁烧杯中溶质的质量最大,溶液质量最大的是丁;
(2)由图可知,在10℃时,10gM在50g水不能完全溶解,说明10℃时M的溶解度小于20g,M为A或C,升温后,剩余固体溶解,且还能再溶5gM,说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出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I中对应的A;
(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乙,因乙中固体剩余,说明该溶液是在该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M的溶液,即达到饱和;
(4)由图可知,30 ℃时M的溶解度为46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46gM,在50g水中最多溶23gM,根据图Ⅱ,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M固体的质量为:23g-5g-5g-5g =8g;
(5)将30 ℃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变小,都会析出晶体,得到10℃时的饱和溶液,,而10℃时,A的溶解度比B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
【题目】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按照探究目的分为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制备、探究反应条件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_____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
A | B | C | D |
(2)已知Cl2+H2O=HCl+HClO,为了探究次氯酸HClO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①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为了证明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________。
【题目】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4 | 10 | 1 | 21 |
反应后质量/g | 0 | 12 | 15 | 待测 |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0gB.反应后生成15g丙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