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 3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C. 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 10℃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答案】B
【解析】
A、1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故选项正确;
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50g水最多可以溶解30g甲物质,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30g+50g=80g,故选项错误;
D、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10℃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题目】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1体积的CO2.②碳酸钡是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打开玻璃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再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红墨水液面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同学根据此现象判断出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
(反思与评价)小明同学认为小红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
(拓展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做进一步的探究,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序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一 |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填试剂名称) | 最终有气泡产生 |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方案二 |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 _____ |
【题目】(探究一)用铁屑按下列流程图制备硫酸亚铁晶体。
(1)反应器所在的厂房要加强通风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2)滤液M中肯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______ 、 ______ 。
(3)若在实验室中操作A的名称是 ______ ,完成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______ 。操作A得到的固体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
(4)滤液M经过操作B可得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已知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64 | 70 | 80 | 90 |
溶解度/g | 15.6 | 20.5 | 33.0 | 40.4 | 48.8 | 55.0 | 55.3 | 50.6 | 43.7 | 37.2 | 15.6 |
析出晶体 | FeSO4·7H2O | FeSO4·4H2O | FeSO4·H2O |
根据溶解度表,获得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时,冷却结晶温度最高不超过 ______ ℃。
(探究二)某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热分解研究: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按图1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产物进行探究。
(5)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 ______ ,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还有 ______ 。
(6)硫酸亚铁晶体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则装置A中红棕色固体是 ______ 。
(7)小明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硫酸亚铁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3气体,他打算向装置D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检验生成了SO3,小红认为此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红作出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 。
(8)装置D球形干燥管的作用 ______ 。
(9)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写出硫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