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钠元索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 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答案】C
【解析】
A、氯元素的偏旁是“气”,可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可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即核内质子数为11,而不是中子数,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D正确。故选C.
【题目】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 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如图甲所示,在圆筒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3个点(K1、K2、 K3) 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乙所示,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 2、a3)、温度传感器(b1、b2、b 3) 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 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1)实验获取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表1 3 根蜡烛熄灭的时间
蜡烛 | 甲 | 乙 | 丙 |
熄灭时间/s | 106 | 164 | 199 |
表2 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熄灭时间/s | 低处(a1) | 中处(a 2) | 高处(a3) |
106 | 19.8 | 19.1 | 18.5 |
164 | 18.9 | 17.7 | x |
199 | 18.6 | 17.1 | 16.5 |
①观察表1数据,从蜡烛熄灭的时间得出最早熄灭的一支是_____。
②观察表2中不同时间的含氧量关系,x可能是_____ (填标号)。
A 17.9
B 17.2
C 16.1
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描述补充:可燃物温度达到_____
④纵向观察表2的数据,_____(填“低”“中”或“高")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所示。
img src="http://thumb.zyjl.cn/questionBank/Upload/2020/08/25/06/d8576aa7/SYS202008250607200779870560_ST/SYS202008250607200779870560_ST.002.png" width="434" height="220"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由图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_____原因是_____。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_____。(提示: 从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角度说明。)
【题目】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如下:
(1)装置A的名称__________,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搭建B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_______(填“前”或“后”)放置。
(3)用粉末状二氧化锰和3%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用C装置进行该反应时,为较好地控制氧气的产生速率,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4)在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大理石 | m g,块状 | mg,块状 | mg,粉末状 | mg,粉末状 |
盐酸(过量) | w g,稀盐酸 | wg,浓盐酸 | wg,稀盐酸 | wg,浓盐酸 |
①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________进行对比实验(选填实验编号)。
②上述实验说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_________。
③实验丁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实验甲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其原因是_________。
【题目】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约1~2 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外焰温度最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量研究:乙、丙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的平均温度如下表所示:
火焰 | 平均温度/℃ | |
乙 | 丙 | |
焰心 | 432 | 598 |
内焰 | 666 | 783 |
外焰 | 520 | 667 |
①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温度最高,产生与上述(1)不同结论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的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