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肉眼可见的实验现象,再加上分析推理,来认识分子的性质和确认分子的真实存在。
【实验理解】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大烧杯罩住的两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 。(1分)
A.浓氨水和酚酞溶液
B.酚酞溶液和酚酞溶液
C.浓氨水和浓氨水
(2)本实验用到对照的方法,起对照作用的是 不变色和 变色。
(3)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项目是
A.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子之间有间隔
D.A烧杯和B烧杯内的溶液都变红
E.A烧杯内的溶液变红
【实验延伸】
某同学对浓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速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①制备“标准色”溶液:取浓度为20%的5mL浓氨水、20mL酚酞溶液注入小烧杯,并给小烧杯蒙上塑料薄膜。
②另取适量药品用一只大烧杯和两只小烧杯仿照上图进行实验,观察并测定酚酞溶液变成“标准色”所需的时间。
【问题探究】
(4)给“标准色”溶液的小烧杯蒙上薄膜的作用是 。
(5)想尽快使酚酞溶液变成“标准色”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方法是 ,还有一种方法是 。
【答案】(1)A (2)B A (3)E (4)防止氨分子扩散
(5)①用更大浓度的浓氨水 ②在大烧杯内的较低位置加一道隔板 ③给浓氨水适当加热等
【解析】
试题分析:(1)在大烧杯罩住的两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溶液,即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故选A (2)本实验用到对照的方法,起对照作用的是在大烧杯外面的酚酞溶液不变色,即烧杯B,而大烧杯 内的酚酞溶液变色,即烧杯A
(3)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项目是A烧杯内的溶液变红,即E选项,选项A、B、C虽然正确,但并不是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而D、A烧杯和B烧杯内的溶液都变红,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故选E
(4)给“标准色”溶液的小烧杯蒙上薄膜的作用是:防止氨分子扩散
(5)想尽快使酚酞溶液变成“标准色”,实际上就是使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这样短时间内就能够有更多的氨分子运动过去,所以可以采用的方法有:①用更大浓度的浓氨水;②在大烧杯内的较低位置加一道隔板,这样缩小了分子运动的距离;③给浓氨水适当加热,这样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了等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序号 | 物质 | 性质 | 用途 |
A | 一氧化碳 | 还原性 | 冶炼金属 |
B | 氧气 | 助燃性 | 医疗急救 |
C | 活性炭 | 吸附性 | 防毒面具 |
D | 干冰 | 蒸发时吸收热量 | 制冷剂 |
A. A B. B C. C D. D
【题目】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X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下列选项中Y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像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选项 | 固体 | 溶液(X轴) | Y轴含义 |
A | 二氧化锰 | 过氧化氢溶液 | 水的质量 |
B | 铁粉和铜粉 | 硫酸铜溶液 | 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
C | 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 | 稀盐酸 |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
D | 铁和铜的混合物 | 稀硫酸 | 氢气的体积 |
【题目】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A的溶解度 | |||||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A. 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 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 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 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