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图甲~己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图.(1)仪器a、b的名称是a
(2)甲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以下方案是对排水法与排空气法收集O2的比较(使用体积相同的集气瓶收集O2)
比较项目 | 向上排空气法 | 排水集气法 | 结论 |
方法可行性 | O2的密度比空气 |
O2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 两种方法均可行 |
收集的过程 | “验满”分析:即便用带火星的木条移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也难以证明空气被排尽,因气体无色,集满与否较难确定. | 集满O2的现象是 |
排水法收集O2更易于观察何时集满 |
收集O2的纯度 | 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氧气(A和B),放入两支相同的蜡烛.可观察到B瓶内的蜡烛熄灭较早 | 结论 |
(5)使用丁装置制取气体时,对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6)用块状的石灰石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0.1mol,请回答:
Ⅰ.反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Ⅱ.待块状石灰石与过量稀盐酸反应至不再冒气泡后,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并向滤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到如下曲线:
(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①写出AB段反应的实验现象
②BC段的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DE段所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
分析:(1)可以直接写出仪器的名称;
(2)通过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得制取氧气,故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特点来判断是否收集满了,排水法收集到气体较纯;
(4)丙装置比乙装置多了一个长颈漏斗,可以随时加入酸液;
(5)启普发生器要求固体必须是块状或是颗粒状的;
(6)I、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求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II、根据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结合物质的性质来判断曲线中不同范围内的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2)通过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得制取氧气,故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特点来判断是否收集满了,排水法收集到气体较纯;
(4)丙装置比乙装置多了一个长颈漏斗,可以随时加入酸液;
(5)启普发生器要求固体必须是块状或是颗粒状的;
(6)I、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求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II、根据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结合物质的性质来判断曲线中不同范围内的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解答:解:(1)直接写出仪器的名称为:试管、锥形瓶;
(2)可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反应来制取氧气时可以应该选择甲装置,故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
2KCl+3O2↑;
(3)如果观察到集气瓶口出现大的气泡冒出时就可以判断已经收集满了;同时根据B瓶中的气体先熄灭,说明B瓶中气体浓度比A瓶中浓度小,所以可以判断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 4)丙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可以随时向装置中添加酸液,使用更方便;
(5)启普发生器通过气体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而使反应终止,所以要求必须是块状或是颗粒状的固体和液体的反应,但仅限于无需加热的反应;
(6)I、设需二氧化的物质的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 1
0.1 x
=
x=0.1mol
答:反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II、①反应中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所以当反应结束后溶液pH值小于7,即为A点,而当加入碳酸钠溶液后要消耗盐酸,所以使溶液的pH值要升高,直至恰好将盐酸消耗完全,此时的pH值为7,即B点;
②而BC段是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的过程,生成碳酸钙沉淀,故此时的pH值不变,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②的解答可以知道至C点是碳酸钠和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候,继续滴加碳酸钠则会使溶液变为碱性,此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故答案为:(1)试管;锥形瓶;
(2)2KClO3
2KCl+3O2↑;
(3)大;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溢出;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气体浓度(或纯度)较高;
(4)便于从长颈漏斗中添加盐酸;
(5)块状(或颗粒状)固体与液体反应,无需加热;
(6)I、0.1mol;
II、①有气泡产生;
②Na2CO3+CaCl2 →CaCO3↓+2NaCl;
③碳酸钠(Na2CO3).
(2)可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反应来制取氧气时可以应该选择甲装置,故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
| ||
△ |
(3)如果观察到集气瓶口出现大的气泡冒出时就可以判断已经收集满了;同时根据B瓶中的气体先熄灭,说明B瓶中气体浓度比A瓶中浓度小,所以可以判断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 4)丙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可以随时向装置中添加酸液,使用更方便;
(5)启普发生器通过气体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而使反应终止,所以要求必须是块状或是颗粒状的固体和液体的反应,但仅限于无需加热的反应;
(6)I、设需二氧化的物质的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 1
0.1 x
1 |
0.1 |
1 |
x |
x=0.1mol
答:反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II、①反应中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所以当反应结束后溶液pH值小于7,即为A点,而当加入碳酸钠溶液后要消耗盐酸,所以使溶液的pH值要升高,直至恰好将盐酸消耗完全,此时的pH值为7,即B点;
②而BC段是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的过程,生成碳酸钙沉淀,故此时的pH值不变,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根据②的解答可以知道至C点是碳酸钠和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候,继续滴加碳酸钠则会使溶液变为碱性,此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故答案为:(1)试管;锥形瓶;
(2)2KClO3
| ||
△ |
(3)大;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溢出;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气体浓度(或纯度)较高;
(4)便于从长颈漏斗中添加盐酸;
(5)块状(或颗粒状)固体与液体反应,无需加热;
(6)I、0.1mol;
II、①有气泡产生;
②Na2CO3+CaCl2 →CaCO3↓+2NaCl;
③碳酸钠(Na2CO3).
点评:熟练掌握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能够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知道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但是不干燥,而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干燥但是纯度不如排水法收集的气体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