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复习时,常用专题的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1)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①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7,说明盐酸过量.
②验证: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写出②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的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甲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乙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变红 无色溶液中有氢氧化钠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方案也不够严密,不能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丙同学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我认为:乙同学和丙同学的实验是为了验证甲同学结论的可靠性,甲同学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显然丙同学的实验可靠性比乙同学的实验好,原因是
 
 

(3)经过实验发现,某同学取53g 10%的碳酸钠溶液与152g饱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对于探究1,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我们在做题时主要考虑盐酸的化学性质,来证明盐酸的存在.
对于探究2,我们要考虑到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在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时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
探究2 中的最后一问在计算时要注意反应后溶液质量的求法:m=反应前加入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溶的杂质的质量-生成的沉淀的质量-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解答:解(1)由题中pH<7,盐酸过量,要验证盐酸过,考虑到盐酸的化学性质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现象明显,
所以向其中加入锌粒来验证盐酸的存在.故答案为:①加入锌粒     有气泡产生   ②Zn+2HCl=ZnCl2+H2↑(答案合理即可)
(2)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溶液时过量的,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乙同学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他的实验方案不够严密.
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也能能使酚酞变红(或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
(3)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就应该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然后进行验证氢氧化钠的存在,所以我们应该先除去碳酸钠,除去碳酸钠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的就是把它转化为沉淀或者是气体.
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酚酞(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没有证明氢氧化钠生成      排除了碳酸钠的干扰      证明了氢氧化钠的存在
(4)解:设生成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Na2CO3+Ca(OH)2=CaCO3↓+2NaOH
106              100      80
53g×10%          y       x
=5.3g
106
5.3g
=
80
x
    
106
5.3g
=
100
y

解得  x=4g        y=5g
ωNaOH=
4g
53g+152g-5g
×100%
=2%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
点评:本题为综合的实验探究题,我们应保持清晰的思路,认真研读题干中的信息,并联系相关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来解答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3、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氧气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
元素种类
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
B
(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
(2)验证: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写出(2)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探究3:研究常见物质的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只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无色溶液中含有

氢氧化钠
小妮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小妮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我认为:小欢和小妮的实验是为了证实小京结论的可靠性,小京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没有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
.显然小妮的实验可靠性比小欢的实验好,原因是
排除了干扰因素
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1)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A.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B.水电解实验         C.检验甲烷成分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氧气
氧气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
元素种类
元素种类
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
B
B
(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2)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小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他决定来验证一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锌粒
加入锌粒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3)探究3: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①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
D
D
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②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
a接d,e接b,c接g
a接d,e接b,c接g
.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批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为检验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11.4g于锥形瓶中,加入38.6g水,振荡形成悬浊液,放在电子天平上,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14.6%的稀盐酸,振荡后读取质量(如图甲所示).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求:11.4g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