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氧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体,如图是涉及氧气的六个反应,其中反应①②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④⑤⑥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

1)若B是无色液体,写出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_____,若不加二氧化锰,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将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

2)反应④的符号表达式:_____,反应⑤中的黑色固体为_____

3)反应⑥可以表示人的呼吸作用,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

4)上述六个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答案】H2O2H2O+O2 不变; Fe+O2Fe3O4 木炭;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哈气的一块有水雾; ④⑤⑥。

【解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则B是过氧化氢,所以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H2O2H2O+O2

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不加二氧化锰,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将不变,故填不变。

2)反应④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Fe+O2Fe3O4

反应⑤中的黑色固体为木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木炭。

3)反应⑥可以表示人的呼吸作用,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方法是: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哈气的一块有水雾,故填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哈气的一块有水雾。

4)上述六个反应中,④⑤⑥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填④⑤⑥。

一题一题找答案解析太慢了
下载作业精灵直接查看整书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化学就在你身边,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世界。

(1)厨具:厨房里的菜刀使用后常采取______的措施来防止生锈。铝制品炊具不宜用不锈钢清洁球擦洗的原因是______。不粘锅手柄上的塑料属于______(选填热塑热固”)性。

(2)燃料:以前,我国城市家庭以煤为燃料,在冬季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煤气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______;后来,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近年来,大多数家庭使用的是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C4H10)C4H10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现在,县城已有多个居民小区以天然气代替瓶装的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则原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作燃料时,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具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3)烹饪:烹饪时油锅着火了,最好用锅盖盖灭,这种的灭火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4)营养:小明同学午餐的食谱为:大米饭、豆腐干炒肉、骨头蛋汤。以上食物中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有糖类、_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考虑到小明身体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你认为小明妈妈还应增加的一种食物是______(填编号)

A 红烧肉 B 青菜 C 红烧鱼块 D 油炸馒头。

【题目】实验室保存有一瓶淡黄色固体药品,标签上的药品名称为过氧化钠(Na2O2,但是已经过了保质期。某化学兴趣小组想知道这瓶固体究竟含有哪些物质。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兴趣小组的下列实验报告。

(查阅资料)

Ⅰ.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用在呼吸面具和潜艇中制造氧气。其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Ⅱ.常温常压下,O2CO2的密度分别为1.3g/L1.8g/L

(分析猜想)

1)该小组同学认为,不用做实验,仅由查得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就可推断该固体一定含有Na2O2.理由是_____

2)进一步对固体成分提出以下猜想:

Ⅰ.只有Na2O2;Ⅱ.含有Na2O2Na2CO3两种物质;

Ⅲ.含有_____两种物质;Ⅳ.含有_____

(实验操作)

首先按如图连接好装置。用电子秤称取 1.00g 固体样品置于干燥的仪器 X 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

3)仪器X的名称是_____。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蒸馏水加入仪器X中。反应完全后(无固体剩余),注射器内收集到80.0mL气体,说明样品中含有_____g Na2O2(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更换注射器后,再通过分液漏斗向仪器X 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中出现气泡,最终注射器内收集气体的质量为 0.11g。由此可知,样品中含有_____,该物质的质量为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得出结论)

5)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____是正确的(填序号)。

【题目】化学活动小组围绕磷燃烧的化学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记录

实验目的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

实验装置

见装置1

现象(证据)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则上表1中的现象(证据)”栏目应填___________(可多选)。

A. 产生白雾 B. 放出热量 C. 产生五氧化二磷 D. 瓶内水面上升约1/5

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交流,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 改用放大镜聚光引燃会更合理

B. 铁丝燃烧产生固体Fe304,用铁丝代替白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 白磷(过量)燃烧熄灭后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看出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白磷燃烧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的原因是怕冷水进入集气瓶使集气瓶破裂

(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乙同学将装置1改装为装置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②调节仪器,称量整个装置的初始质量,将胶塞上的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灼烧,迅速塞紧瓶塞,重新把装置进行称量,质量为(不考虑气球带来的浮力)。实验结束之后,发现反应后质量减少(),同学们分析原因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 装置漏气 B. 白磷量不足 C. 气球破损 D. 没冷却到室温就称量

(3)燃烧条件的探究

丙同学用装置3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白磷的着火点为40)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将白磷浸入40℃的热水

将白磷浸入40℃的热水,通入氧气

将白磷浸入冷水

中,通入氧气

实验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知可燃烧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探究活动(1)(2)(3)中共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