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CO2有些相似,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某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和药品制取该气体,并对该气体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进行探究.他们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协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
精英家教网
(1)【假设】该气体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一种
 
(填“酸”、“碱”或“盐”).
(2)【设计方案】先验证
 
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证明该气体能否使
 
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该气体能否使
 
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兴趣小组需要查阅的资料内容应包括
 
(填以下的编号).
①该气体是否易溶于水          ②酸是否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该气体可用什么干燥剂干燥   
(4)【实验】①装置C内的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该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发生颜色变化.当有该气体通过时,试纸的颜色变红,此现象说明
 

③装置E的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结论】原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好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二氧化碳相似分析解答;
(2)根据要验证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就要防止水和二氧化硫的干扰分析解答;
(3)根据题中的装置图和研究二氧化硫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
(4)①根据酸会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进行分析;
②根据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和通过二氧化硫后试纸的颜色变化进行分析;
③根据二氧化硫有毒、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5)根据上面的推导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好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二氧化碳相似,所以猜想是酸;故答案:酸;
(2)要验证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就要防止水和二氧化硫的干扰,所以要先验证水和二氧化硫两种物质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答案:水;干燥;
(3)从设计的方案中可知D装置中有蓝色石蕊试纸和滴加蒸馏水的装置,B装置是浓硫酸在干燥气体,故答案为:①②③;
(4)①二氧化硫和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始终没有变化,说明二氧化硫不会使干燥的试纸显色,故答案为:SO2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②先加蒸馏水没有变色,说明蒸馏水不会使试纸变色,通过二氧化硫后试纸变成了红色,结合①中的推导可知,是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了酸使试纸变色的,故答案为: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SO2溶于水生成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③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与水,故答案为:吸收尾气SO2气体;2NaOH+SO2═Na2SO3+H2O
(5)通过上面的推导可以看出SO2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故答案为:成立.
点评:此题为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变红的同类题,完成此题时可从题干叙述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依据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类比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及碳的氧化物进行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拓展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甲、乙两同学将两瓶完全相同的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以甲图、乙图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大
的性质.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
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得比空气小,随着热气流上升,因此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得比空气小,随着热气流上升,因此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溶解性对比实验
丙同学用相同的试管分别收集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对比实验,现象如图.分析该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二氧化碳
.该实验设计的思路:一是利用对比实验,二是利用
气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气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的原理产生实验现象.
【探究二】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小明对课本上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将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下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有红色固体产生,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通N2的目的是
将反应管内的空气(或O2)排尽
将反应管内的空气(或O2)排尽

(2)写出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3)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不需要
不需要
.为什么?
因为继续通入氮气,b瓶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a管
因为继续通入氮气,b瓶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a管

(4)小梅认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既有CO2,又有CO.为验证此猜想,小梅对上述装置做了如下改进并实验:

小梅观察到
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现象,证明了气体中的确含有CO.
小明认为小梅的实验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了CO2,其理由是
因为甲中CO与CuO反应生成了CO2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CO2
因为甲中CO与CuO反应生成了CO2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CO2
.(5)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需要,因为反应过程中有CO产生,可在尾气管口放上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需要,因为反应过程中有CO产生,可在尾气管口放上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及碳的氧化物进行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拓展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甲、乙两同学将两瓶完全相同的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以甲图、乙图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
______.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溶解性对比实验
丙同学用相同的试管分别收集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对比实验,现象如图.分析该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该实验设计的思路:一是利用对比实验,二是利用______的原理产生实验现象.
【探究二】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小明对课本上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将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下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有红色固体产生,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通N2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______.为什么?______.
(4)小梅认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既有CO2,又有CO.为验证此猜想,小梅对上述装置做了如下改进并实验:

小梅观察到______现象,证明了气体中的确含有CO.
小明认为小梅的实验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了CO2,其理由是
______.(5)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及碳的氧化物进行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拓展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甲、乙两同学将两瓶完全相同的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以甲图、乙图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溶解性对比实验
丙同学用相同的试管分别收集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对比实验,现象如图.分析该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该实验设计的思路:一是利用对比实验,二是利用    的原理产生实验现象.
【探究二】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小明对课本上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将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下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有红色固体产生,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通N2的目的是   
(2)写出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为什么?   
(4)小梅认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既有CO2,又有CO.为验证此猜想,小梅对上述装置做了如下改进并实验:

小梅观察到    现象,证明了气体中的确含有CO.
小明认为小梅的实验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了CO2,其理由是
    .(5)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