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物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_____B(填“<”“>”或“=”)
【答案】(1)A 25 (2)降低温度(增加A物质或蒸发溶剂) (3)减少 (4)<
【解析】溶解度曲线表明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趋势;可根据该曲线走势确定溶液状态的转化方法。
【题目】实验课上,李老师将失去标签的一种固体A和一种液体B混合后,发现有气泡冒出。提出问题:产生的是哪种气体?
猜想一:二氧化碳。
猜想二:氧气,依据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三_______,依据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分别取两种药品少许于一支试管中,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现象:_______。 | 猜想一正确 |
方案二:_______。 | 现象: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 |
实验反思:固体A和液体B混合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题目】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教师演示了右图所示实验:
①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溶液是无色的。
②向烧杯B中加入10mL浓氨水。
③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观察到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A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变红?
[进行假设]假设1:浓氨水中的微粒从B烧杯中运动到A烧杯中,使其变红。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1”是成立的。
假设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假设1 | _____ | _____ | 假设1成立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能说明以上实验结论的实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