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向质量为m的 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滤去沉淀,称量所得滤液总质量为3m.
(1)计算所加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精确到0.1%);
(2)用N表示溶液中离子的数目,不同种离子用离子符号注明[如N (Na+)表示钠离子的数目],请建立坐标系,绘制上述滴加过程中各种离子的数目随溶液的不断加入而变化的关系图.
(1)计算所加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精确到0.1%);
(2)用N表示溶液中离子的数目,不同种离子用离子符号注明[如N (Na+)表示钠离子的数目],请建立坐标系,绘制上述滴加过程中各种离子的数目随溶液的不断加入而变化的关系图.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氢氧化钠的质量可求反应的硫酸镁和生成沉淀的质量,而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硫酸镁溶液的量,进而可得硫酸镁的质量分数;
(2)依据反应前后物质是否能电离以及离子的个数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2)依据反应前后物质是否能电离以及离子的个数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设参加反应的MgSO4的质量为x,生成Mg(OH)2沉淀的质量为y.
2NaOH+MgSO4=Na2SO4+Mg(OH)2↓
80 120 58
m×20% x y
解得:x=0.3 m y=0.145 m
由m+MgSO4溶液的质量=3m+0.145m
知 MgSO4溶液的质量=2.145m
所以 MgSO4溶液中MgSO4的质量分数=
×100%=14.0%
(2)由反应方程式2NaOH+MgSO4=Na2SO4+Mg(OH)2↓可知溶液中的钠离子不会变化(来源于氢氧化钠溶液),而随着硫酸镁的滴加硫酸根离子则会不断变大,但由于Na2SO4可知溶液中的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应该为2:1,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随着硫酸镁的滴加会不断变少最终完全反应时消失;故可得如下图象[注:图中应反映出恰好完成反应后,N(Na+):N(SO42-)=2:1]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5/36/480c9b6d.png)
故答案为:(1)所加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0%;(2)![](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5/36/480c9b6d.png)
2NaOH+MgSO4=Na2SO4+Mg(OH)2↓
80 120 58
m×20% x y
解得:x=0.3 m y=0.145 m
由m+MgSO4溶液的质量=3m+0.145m
知 MgSO4溶液的质量=2.145m
所以 MgSO4溶液中MgSO4的质量分数=
0.3m |
2.145m |
(2)由反应方程式2NaOH+MgSO4=Na2SO4+Mg(OH)2↓可知溶液中的钠离子不会变化(来源于氢氧化钠溶液),而随着硫酸镁的滴加硫酸根离子则会不断变大,但由于Na2SO4可知溶液中的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应该为2:1,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随着硫酸镁的滴加会不断变少最终完全反应时消失;故可得如下图象[注:图中应反映出恰好完成反应后,N(Na+):N(SO42-)=2:1]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5/36/480c9b6d.png)
故答案为:(1)所加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0%;(2)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5/36/480c9b6d.png)
点评:此题是一道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熟练掌握相关方程式的计算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是解题的关键;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现有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取10g此样品,向其中分六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其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表格中m 值为 ,10g 样品中CuO的质量为 g.
(2)计算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8 | 6 | 4 | 3 | 3 | m |
(1)上述表格中m 值为
(2)计算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磁铁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势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内阻r=40Ω的螺线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线圈与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滑动变阻器连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40Ω,初始时滑片位于正中间20Ω的位置。打开传感器,将质量为m的磁铁置于螺线管正上方静止释放,磁铁上表面为N极。穿过螺线管后掉落到海绵垫上并静止(磁铁下落中受到的电磁阻力远小于磁铁重力,不发生转动),释放点到海绵垫高度差为h。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如图的UI-t曲线。
![](http://thumb.zyjl.cn/pic1/imagenew2/czhx/14/4014.png)
![](http://thumb.zyjl.cn/pic1/imagenew2/czhx/15/4015.png)
(1)磁铁穿过螺线管过程中,产生第一峰值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约 V。
(2)图像中UI出现前后两个峰值,对比实验过程发现,这两个峰值是在磁铁刚进入螺线管内部和刚从内部出来时产生的,对这一现象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3)在磁铁下降h的过程中,可估算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 J。
![](http://thumb.zyjl.cn/pic1/imagenew2/czhx/14/4014.png)
![](http://thumb.zyjl.cn/pic1/imagenew2/czhx/15/4015.png)
(1)磁铁穿过螺线管过程中,产生第一峰值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约 V。
(2)图像中UI出现前后两个峰值,对比实验过程发现,这两个峰值是在磁铁刚进入螺线管内部和刚从内部出来时产生的,对这一现象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率经历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过程 |
B.如果滑片从中间向左移动时,坐标系中的两个峰值一定都会减小 |
C.磁铁在穿过线圈过程中加速度始终小于重力加速度g |
D.如果仅略减小h,两个峰值都会减小 |